
指 战国 时以 齐国 为首的 关 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 秦国 的“连衡”策略。《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纵离衡,并 韩 、 魏 、 燕 、 楚 、 齐 、 赵 、 宋 、 卫 、 中山 之众。” 司马贞 索隐:“言 孟尝 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纵,以离散 秦 之横。”《文选·贾谊<过秦论>》作“离横”。
“离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现代汉语常用义(抽象概念) 指脱离衡量标准或常规框架的状态,形容思想、行为或事物特征突破固有模式。如:
二、历史术语特指(战国策略) 特指战国时期齐国联合关东五国(韩、魏、燕、楚、赵)对抗秦国的政治军事联盟:
辨析提示:现代使用多取第一层抽象含义,涉及历史研究时需用第二层特定含义。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具体指向,避免混淆古今词义差异。
离衡(lí héng)是一个汉语词语,多用于描述人物离去或背离团体或组织的情况。离表示离开,衡表示原本所属的状态或位置。
离衡的部首是禾(hé)和衣(yī),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5画和7画。
离衡一词源自《史记·平溪贾生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据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贾生的人,他聪明好学,但性格固执不受拘束。因为他的言行和齐国社会的规范不符,最终被迫离开了齐国,从而诞生了“离衡”这个词。
离衡的繁体字是離衡。
古时候汉字写法相对繁琐复杂,离衡的古代写法为离衡。
1. 他因为和公司的价值观不合,最终选择离衡。
2. 这位运动员在比赛前突然离衡,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衡量、衡量、衡量、权衡
离去、离开、背离、脱离
团结、合群、归于、归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