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聘贡的意思、聘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聘贡的解释

聘问朝贡。《汉书·匈奴传下》:“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絶慕义之君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聘贡是中国古代礼制体系中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指诸侯国或藩属国定期向中央王朝派遣使者(聘)并进献方物(贡)的双重义务。该制度最早见于《周礼》,其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

  1. 聘问礼仪

    诸侯通过定期派遣使臣朝觐天子,以确认君臣名分。《周礼·秋官》记载“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说明聘问具有维系宗藩关系的政治功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子产聘晋的记载,印证了春秋时期聘礼的具体仪轨。

  2. 贡赋体系

    《汉语大词典》释为“诸侯向天子进献的财物”,包含地方特产(如楚国的苞茅)、战略物资(如青铜)及象征性贡品(如玉帛)。《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任土作贡”体系,构成了后世聘贡制度的雏形。

  3. 等级规制

    《礼记·王制》明确“诸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不同爵位对应差异化的聘期与贡品规格。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如宜侯夨簋)证实了五等爵制下的差异化纳贡标准。

该制度自西周确立后,经秦汉发展为成熟的朝贡体系,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勘合贸易”制度。《辞源》指出,随着中央集权加强,聘贡逐渐从双向礼仪往来转变为单向的赋税形式。当代学者通过清华简《系年》等新出文献,持续深化着对早期聘贡制度演变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贡赋制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聘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国家或部族间的外交礼仪活动,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聘贡(拼音:pìn gòng)指古代诸侯或附属国通过“聘问”和“朝贡”两种形式与中央政权或其他国家建立联系的行为。其中: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匈奴传下》的记载:“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反映了汉代与匈奴之间通过聘贡维持外交平衡的史实。

三、构成分析

四、历史作用

聘贡制度是古代中国“朝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经济交换(如贡品与赏赐),也承载政治象征意义(如确认等级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制度,可参考《汉书》原文或研究古代外交体系的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自耕农奔濑徧拍表达式弊止布货参乱策罢侧近城堞称庆惆怅圌山摧隤麤良呆憨大路椎轮德洋恩普典型性格哆咴多末二愣子封火砖墙橨榅过盞鹤池黑参衡器合时宜哗哄获齿江神子教导员髻丛锦荐矜奇槿艳济治卷班凌烟阁龙轩埋儿明黠男耕妇织评头论足迁次期冀秦人策洒利三指手行水圆束句疏神添醋加油土壤地带性王傅文鲂县亭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