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李的意思、司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李的解释

(1).官名。即司理。 清 周亮工 《理信存稿序》:“且天下知司李一官,係於国家之宪纪,生民之利害,彰彰如是。” 清 李渔 《比目鱼·定优》:“在下是 汀州 司李的管家。我老爷前去上任,假道贵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后生举进士,授 延安 司李,携家之任。” 吕湛恩 注:“推官号为司李,亦称司理。” 何垠 注:“司李,李,通‘理’,狱官也。”详“ 司理 ”。

(2).执法,断案。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官惟无耻,故不学军旅而敢於掌兵,不諳会计而敢於理财,不习法律而敢於司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李是汉语中对古代司法官职的别称,特指明代省级司法长官“司理”的俗称,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字义溯源

    “司”取“主管、执掌”之意,“李”为“理”的通假字,古汉语中“李”“理”互通(如《史记》有“李法”即“理法”),此处代指“刑狱诉讼之事”。二字组合即“执掌刑狱的官职”。

  2. 历史职能

    明代在省级设“司理”一职(全称“提刑按察使司理问”),隶属按察使司,主管地方刑名案件审理、监督州县司法,相当于省级最高司法官。因避讳及口语化演变,民间多称“司李”。

  3. 文献例证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提及:“委济南府复案。时吴公南岱守济南,一见鄂生,疑其不类杀人者,阴使人从容私问之,俾得尽其词。公以是益知鄂生冤。筹思数日,始鞫之……此可见‘司李’之明也。”此处“司李”即指济南府司法官。

  4. 同源演变

    该职在宋元时期称“司理参军”(简称“司理”),明代简化职能后保留“司理”之名,而“司李”为其民间变称。清代废除该职,但文人笔记中仍沿用“司李”代指地方司法官员。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卷“司”字条。
  2.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章第3节。
  3.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清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
  4.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官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司李”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名称,主要与司法刑狱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官职名称

    • “司李”即“司理”,是明清时期对推官的别称,主管司法、刑狱案件审理。
    • 因“李”通“理”(指治理、断案),故称。
  2. 职能范围

    • 负责地方司法事务,包括案件审理、执法判决。
    • 清代周亮工在《理信存稿序》中提到:“司李一官,系于国家之宪纪,生民之利害”,强调其重要性。

二、历史演变


三、相关延伸


“司李”是明清司法官职,核心职能为断案执法,常见于文献记载。需注意其与成语“司李”(指责他人)的区别,后者可能为现代误用或同形异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拜璧陛荣避时碧霞祠澄心传报蹰踌粗恶彫虫迪功笃守凤巢风劝奉秩公位贡新宫筵寒阴和戎合衣合韵护岸黄梅时节缓颊花朝箭槀俭以养廉金窓靖节征士禁足蝍蛆甘带揩痒刻志连丛炼铁领统领御驴鸣一声毛茸母陀罗粘缠丕大普法戕忍悭澁琼妃綦溪劝酬山羞双红拜帖松峤随心诉理所缩聚铜斗同类伪从乌狼乌龙茶线抽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