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全天性。《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旧唐书·高祖纪》:“且 老氏 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驱驰世务,尤乖宗旨。”
(2).即全真教。 明 唐顺之 《赠都督万鹿园四首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从前的全真道士,总多少还有点道德,至多不过是背着人偷偷地煨点肉吃罢了。”
(3).指出家的道士。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油鑊虽热,全真不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西游记》第三七回:“忽然 钟南山 来了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真人 登州 栖霞 人,名 处机 ,号 长春子 ,年十九,为全真。”
“全真”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作为普通词汇,“全真”指完全真实、毫无虚假,强调本质的真实性,常用于描述人的品质或事物的纯粹性。例如“全真记录”即指完全真实的记载。
教派宗旨
全真道由王重阳创立,主张“三教合一”(儒、释、道融合),以“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核心。其名取自“全精、全气、全神”的修炼目标,即保全性命根本,避免亏损玷污。
修炼思想
强调“真功”与“真行”结合:
道家经典中,“全真”与“保全天性”相关。如《庄子》提出“全真”需摒弃虚伪巧诈,回归本真;《淮南子》则主张“全性保真”,即兼顾本性与生命存续。
“全真”既可指纯粹真实的状态,亦为道教重要流派,融合三教思想,强调身心修炼与天性保全。如需进一步了解全真道历史或教义,可参考道教经典或学术研究文献。
全真一词,可以拆分为全和真两个部分。全字的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6,繁体写作「全」。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全字的上部写作「入」,下部写作「玉」,表示完整。真字的部首是目,总笔画数为10,繁体写作「真」。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真字的左部写作「目」,右部写作「甚」,表示真实。
全真一词源自《庄子·养生主》:“全者,满也;真者,虚也。” 全真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者事物的本质。全就是完整的意思,真则表示真实、真诚。当把全和真结合在一起时,表示完整真实、真诚无假。
在繁体字中,全真两个字的写法分别是「全」和「真」。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全字的上部写作「入」,下部写作「玉」,而真字的左部写作「目」,右部写作「甚」。
1. 他的道德修养全真无瑕。
2. 这个新闻报道了一件完全真实的事件,所以具有全真的可信度。
全真可以组成其他词汇,如:全真教、全真道、全真派等。
全真的近义词包括:完真、真切、确实。
全真的反义词包括:虚假、不真实、假冒。
襃谈驳映琛琲侈家赤羽窗洞床寝储思除替漼弛翠蕤麤色砥砺名节短吨遏讼防风粥飞奏逛会挂欠贾马国庆海産鸿口荒顿焕烁花莳贱卑见效洊至娇殢窭陋康救媿恧灵知六甲天书茂名市闷絶免怀之岁命令式器彩穷新球扇形欺诬劝创忍辱负重软管三海绳愆纠违升屋蜃楼税冕天籁阁天兄提词五例污亵无眹详解香蓼晰毛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