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书·无逸》:“﹝ 高宗 ﹞不敢荒寧,嘉靖 殷 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蔡沉 集传:“嘉,美;靖,安也。嘉靖者,礼乐教化,蔚然於安居乐业之中也……嘉靖者,和之达於政。”
(2).称安定美好的社会状况。 明 李开先 《述隐·赠康对山》套曲:“万年景运逢嘉靖,九夷仰德来朝贡,四海高歌乐太平。”
嘉靖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专有名词,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1522年—1566年),共使用45年,为明代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该词源于《尚书·无逸》中的“不敢荒宁,嘉靖殷邦”,意为“以美好德行安定国家”。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事件(如“大礼议”“嘉靖倭乱”)对明朝中后期影响深远,史称“嘉靖时期”。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明史·世宗本纪》。
“嘉靖”作为复合词,可拆解为:
故“嘉靖”在古汉语中泛指国泰民安、社会祥理想状态,如《诗经·小雅》注疏云:“嘉靖者,嘉美靖安之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尔雅义疏》。
后世常以“嘉靖”代指矛盾交织的帝王统治:
这一双重性使其成为历史研究中解读明代衰变的关键节点。
来源:《明实录·世宗实录》、《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依据参考:
“嘉靖”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等角度综合理解:
基本解释
由“嘉”(美好)和“靖”(安定)组成,原指通过礼乐教化实现社会安定,语出《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后引申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如明代李开先诗句“万年景运逢嘉靖”即描述安定繁荣的景象。
字义拆分
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1522-1566年),历时45年,是明朝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这一时期以改革赋税、强化皇权著称,但也因“壬寅宫变”等事件充满争议。
提示:若需了解嘉靖年间具体历史事件,可参考《明史》或专业史学资料。
按堵奥德修斯奥折白翁暴横宝秘脖儿梗采香径惭企贷贳都头纷竞焚琴鬻鹤黂缊凫花覆视高鬟耿命共奬公有制经济贵重厚厚敦敦黄金镮蛟色劫婚近海可事酷旱愧佩拉逻辽室令狐龙攒愍隶秘引莫二末路穷途潜跃弃本求末起建穷家子散袒三元白法伤叹蛇柳省诗收当耍烟水硙庶几乎苏何所生所易特产宛类微志湘弦小拍板萧槮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