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列岳 ”。
亦作“ 列岳 ”。1.高大的山岳。喻位高名重者。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驃骑上将之元勋,神州仪刑之列岳。” 唐 李阳冰 《唐李翰林<草堂集>序》:“王公趍风,列岳结轨。”一本岳作“岳”。
(2).谓妻子的伯叔父。 梁章鉅 《称谓录》卷七引 宋 谢维新 《合璧事类》:“今世俗呼人妇翁为令岳,妻之伯叔为列岳。”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呼妻之伯叔父曰列岳耳。”
“列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高大的山岳
指连绵高耸的山峰,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观中的山脉。例如南朝梁代任昉在《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中提及“神州仪刑之列岳”,即以山岳的雄伟比喻地位崇高者()。
比喻位高名重者
由山岳的巍峨引申为对权贵、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唐代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中“列岳结轨”即用此意( )。
亲属称谓
指妻子的伯叔父。这一用法源自宋代《合璧事类》的记载:“妻之伯叔为列岳”,清代梁章鉅、唐训方等文献也沿用此称( )。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合璧事类》《里语徵实》等古籍(来源:、5、7)。
《列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列举众多高山的岳山。
《列岳》的拆分部首为“刂”和“山”,其中“刂”是“刀”的偏旁,表示与刀有关,而“山”则表示山地。《列岳》共有7个笔画。
《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钩辨》一书中,意为列举众多的高山。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形容山岳的众多和壮丽。
《列岳》的繁体字为“列嶽”。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有许多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为:
列:纟+力+口
岳:山+口
这座天池被周围列岳环抱,景色壮丽迷人。
他立志要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列岳之一,珠穆朗玛峰。
列举、列车、列席、列队、岳父、岳母、岳阳楼
群山、众峰、峻岭
平原、平坡、低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