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错过。 南朝 宋 伍缉之 《劳歌》之一:“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
(2).不相称。《魏书·刘腾传》:“吏部尝望 腾 意,奏其弟为郡带戍,人资乖越, 清河王 懌 抑而不与。”
(3).差错。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后进所以事反精审也。”《通典·选举五》:“书者非理人之具,但字体不至乖越,既为知书。”
“乖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错过
指时间或机会的延误。例如南朝宋·伍缉之《劳歌》中“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描述因错过吉日而无法确定归期。
不相称
表示事物或行为与标准、资历不符。如《魏书·刘腾传》提到“人资乖越”,指某人的资质与职位要求不匹配。
差错
指错误或疏漏。唐代刘知几《史通·书志》用“乖越”批评前人记载的失误。
若在古籍阅读中遇到“乖越”,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建议优先使用现代同义词(如“错过”“不符”“差错”),以避免歧义。
乖越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听话”、“不安分守己”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儿童的顽皮、行为不端;也可以用来形容动物的不驯服、不服从训练;还可以用来形容事物超出预期的局面。乖越这个词传达出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状态。
乖越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丵”和“走”,部首丵有忄、⺍,读音为“yuè”,表示情感。部首走有走以木,读音为“zǒu”,表示动作。乖这个字有8画,越这个字有7画。
乖越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始见于元代的《引字释源》,作为一个合成词,整体的意义并无出入。在繁体字中,乖越的写法和简体字一致。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乖越这个词的写法稍有差异。乖的古代写法为“夬”,有两个义项:一是删去,一是用割刀劈开。越的古代写法为“龠”,指一种古乐器,后引申为超越、超过。
1. 这个孩子真是越长越乖,简直就是妈妈的小棉袄。
2. 这只狗太乖越了,训练得很听话,从不乱叫。
3. 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没想到他工作越加乖越,最终得到了晋升。
- 组词:乖巧、乖僻、乖觉、乖张、乖戾。
- 近义词:顽皮、淘气、调皮。
- 反义词:听话、规矩、安分守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