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额的意思、吏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额的解释

官吏的员额。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自官制以来,六曹、寺、监,吏额累经增添,人溢於事,实为深弊。”《宋史·职官志一》:“﹝ 元祐 ﹞四年,又别立吏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吏额”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吏额指官吏的员额,即官方规定的官员编制人数。该词常见于宋代文献,用于描述官职设置的数量限制或调整。例如: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宋代官制改革
    北宋时期,因官僚机构膨胀导致“人溢于事”,苏辙在《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中批评六曹、寺、监等机构不断增添吏额,认为这是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源。

  2. 应用范围
    吏额不仅包括中央机构,也涉及地方官府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体现对各级官员数量的管控。

三、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宋史·职官志》原文或相关研究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吏额的意思

吏额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指代官员的称号或职务名额。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担任的特定职位或官职。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吏额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人(rén),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来源和繁体字

吏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代的记载中,吏额主要是指官员的职位或称号。在繁体字中,吏额的写法是吏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古代记载,吏额的古时候写法为「史进冗」,其中史是官职名,进是担任的官员,冗是指人数或名额。

例句

1. 他通过考试成功获得了一个吏额,成为了一名县级官员。

2.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政府部门只有固定数量的吏额可供分配。

组词

1. 吏额簿:指记录各级官员的职位、人数以及空缺情况的册子。

2. 空缺吏额:指暂时没有人担任或填补的官员职位。

近义词

职分、官职、官位

反义词

无职务、平民、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兹特克文化白麪白描半额榜服不伐镵斧怅惜赤黑触忌箪醪投川大厦将倾丁梢分划符曹负崄改絃辙圭臬果糖讙沸胡蒜假板精彊金鸡柱酒标救疾际运隽辅馂饔狂荒峍崪牧渔难兄内板捏着鼻子派不是萍漂娉娉钱树青霉素庆祝穷极琦玮鹊渚群像睿旨山复整妆胜衣失黏书同文,车同轨淘水陶泄天啓捅漏子望阙屋顶武曲仙籁絃外之意谐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