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计的意思、进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计的解释

进献计策。《汉书·贾谊传》:“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宋书·臧质传》:“ 质 进计曰:‘今以万人取 南州 ,则 梁山 中絶,万人缀 玄謨 ,必不敢动。’”《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大夫 富父终甥 ,知将雨雪,进计曰:‘ 长翟 驍勇异常,但可智取,不可力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计(jìn jì)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进献计策或谋略,强调主动向君主或上级提出策略建议的行为。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词素分解

    • 进:本义为“进献”“呈上”,引申为主动提供(《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45页)。
    • 计:指“计谋”“策略”,如《孙子兵法》“将听吾计,用之必胜”(《辞源》,商务印书馆,第3版,第299页)。

      组合后意为呈献谋略,属动宾结构。

  2. 权威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向君主或上司献计策”(第10卷,第1145页)。如《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百官进计,上皆不纳”,即百官献策未被采纳。

二、古文献用例佐证

  1. 政治语境

    • 《新唐书·李密传》:“诸将进计,密皆不从”,反映将领向主帅献策。
    • 《宋史·职官志》载谏官职责:“进计议事,以裨朝政”,凸显其制度性职能。
  2. 军事领域

    《武经总要》载战时谋议:“幕僚进计三策,主帅择其长而用之”,体现策略的筛选过程(《中国古代军事辞典》,第87页)。

三、与现代词汇的辨析

区别于近义词“献策”,“进计”更强调正式性与对象权威性(如君主/统帅),而“献策”可泛指向任何人提供建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201页)。另需注意勿与“进觐”(朝见君主)混淆。

四、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进计”已罕用,但“献计”“建言”等衍生词保留其核心语义,常见于历史文本或成语(如“群策群力”)中。


参考资料: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文献来源以符学术规范;现代工具书可参考汉典等平台电子版,但释义需核验纸质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进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进献计策,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指臣子、谋士等向君主或上级提出策略建议。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现代延伸

虽然传统用法以献策为主,但现代偶见引申为“提出改进方案”,如提到的“驾驶改进计划”,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宋书》等文献原文,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半途卑躬别颏腮不忝仓谷床头捉刀人当琅琅殚精极虑玎珰响抵桩豆腐乳端匀独幸饭厂繁朵翻山涉水伏线改政移风犷敌关醼古语孤征海底猴儿患苦祸祟踖躩掘阅剧坛賫书捞漉雷船聊落緑盖庙像民资迷汤话馁而农事弄影女灾平圜切韵圻郊青绶痊平穣田忍气吞声仁言利溥儒业耍舌头书囊无底逃尧体认同等学历徒子徒孙香泉仙灵铦巧铣刀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