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诸侯,历代君主。《逸周书·武穆解》:“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 卢文弨 注:“列辟,周上世之贤君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说 注:“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诸官。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天子犹日省三揖列辟,日听万方舆颂。” 赵殿成 笺注:“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列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含义源自先秦文献,如《逸周书·武穆解》中“监于列辟”,卢文弨注解为“周上世之贤君”。汉代司马相如《封禅文》中“歷选列辟,以迄於秦”,唐代柳宗元《西汉文类序》中“列辟之达道”,均用此义,指历代贤明君主或诸侯。
唐代文献中扩展了词义,如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提到“日省三揖列辟”,赵殿成笺注“列辟,百官也”。此处“辟”通“官”,代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群体。
“列辟”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既可指代君主阶层,也可泛称官僚体系,是古代政治文献中的高频词。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逸周书》等典籍。
《列辟》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含义。它可以指代一种聚集、集合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排列、整理、分布的概念。此外,《列辟》还可用来描述开展、推动、创办等活动。
《列辟》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为“刂”部和“白”部。其中,“刂”部是刀的象形字,“白”部则是从“玉”演变而来的部首。
《列辟》共有10个笔画。
《列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在古代,汉字写法比较繁杂,而《列辟》作为一个单字,早期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别。
《列辟》的繁体字为「列壁」。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不同的朝代和地域也会有差异。古代汉字一般更加繁复,筆劃更多。在古代的写法中,可能与《列辟》有关的字形并不容易确定。
1. 他们聚集在一起,列辟成一支强大的队伍。
2. 经过精心列辟,展览馆内的艺术品分布得井井有条。
3. 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列辟专业能力,促进团队合作。
1. 列队:进行整齐排列的队伍。
2. 辟谷:一种断食的方法,用于清除身体毒素。
3. 辟邪:避开、消除邪恶的力量。
近义词:整理、排布、安排
反义词:散乱、混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