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度的意思、礼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度的解释

(1).犹礼法。礼仪法度。《大戴礼记·盛德》:“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后汉书·淳于恭传》:“举动周旋,必由礼度。”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

(2).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贺知章》:“﹝ 贺知章 ﹞晚年尤加纵诞,无復礼度,自号‘四明狂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刺绣》:“观他丰姿秀丽,礼度雍容,真庙廊伟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度是汉语中表述礼仪规范与行为法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本义解析

“礼”指代传统社会形成的仪式、规矩及道德准则,“度”则指衡量行为的尺度或标准。二者结合,强调礼仪制度的具体实践需符合既定的分寸与规范。《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礼仪的节度”,即行为举止需在礼制框架内保持恰当的分寸。例如《礼记·曲礼》中“礼不逾节”的表述,便体现了“礼度”对行为约束的功能。

二、引申与历史演变

在古代文献中,“礼度”常与治国理政关联。《左传·昭公四年》提到“礼度,德之则也”,指出礼度是德政实施的准则。至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进一步将礼度解释为“天人相合之规”,赋予其哲学化内涵。

三、现代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礼度”多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在社交场合中的得体性。例如“待人接物需讲求礼度”,即强调言行应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礼仪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礼节的分寸”,突出现实交往中的实践意义。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礼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礼仪法度(礼法)

指社会规范中的礼仪和制度,强调对传统行为准则的遵循。例如:

2.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

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得体与优雅。例如:

补充说明

“礼度”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评价个人修养或社会规范,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有文化研究价值。其核心思想与儒家“克己复礼”一脉相承。

别人正在浏览...

暴速避迹比儗惨濑人蝉蜍赤旱虫籀创化皴染澹辞担担面大厮并洞若观火放皓拱己骨扇河鱼腹疾后患无穷昏缪矫笑枷示忣忣痾瘵两中撂下脸沴瘥临门龙威麻痹满崽眉间锁迷蒙摸门不着牧道披瞽丕烈剖悉青穟痊瘥荛牧衽席之爱人员日晏入褚洒濯山囚烧塼赦令痛勦穷追讬命网络经济微国猥袭无弃材向平香茸像座匣屉儿邪味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