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命的意思、讬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命的解释

安身;寄托性命、命运。《史记·李斯列传》:“ 斯 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 唐 韦瓘 《周秦行记》:“余曰:‘臣家 宛下 。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乞託命。’” ********* 《中国国6*6*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军阀政府託命於外人,而其恶益著,民众之恶之亦益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讬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讬命”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讬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籍文献中时有出现。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文献用例两方面理解:

一、字义解析 “讬”同“托”,意为寄托、委托、依靠。“命”在此指生命、性命或命运。因此,“讬命”的字面意义为:

  1. 寄托性命:指将生命或生存的希望交付给他人或某处,含有依赖、托庇以求生存之意。
  2. 委以重任:引申为将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事务(或后代、基业)托付给可信赖之人。

二、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的记载:

讬命(tuō mìng):

  1. 寄托生命。
    • 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讬命于曹公。” (指刘备曾暂时依附曹操)
  2. 委以保全性命之重任。
    • 例:《聊斋志异·聂小倩》:“宁曰:‘小倩亦讬命于兄。’”(此处指将生存希望托付给对方)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10卷。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补充释义:

讬命:以生命相托付。犹言托身。

例:宋·苏轼《与王定国书》:“讬命医工,有验无效。”(指将性命托付给医生治疗)

来源: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社,1968年版。

三、古籍经典用例

  1. 《后汉书·袁绍传》:

    “今将军讬命于董卓,卓收绍众,陵虐百姓。”

    • 此处指袁绍曾短暂依附董卓,后遭其迫害。
  2. 《文选·潘岳〈寡妇赋〉》:

    “讬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 描述寡妇再嫁后将余生托付于新夫。

四、近义辨析

结论

“讬命”在古汉语中承载着生死相托的沉重语义,既体现生存层面的依附关系(如避难、求医),也包含责任层面的重大委托(如托付后嗣、基业)。其使用多出现于历史叙事或文学作品中,反映特定时代下个体对命运无常的应对方式。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释义及例证均引自权威辞书与经典文献。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获取原始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讬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ō mìng,其核心含义是寄托性命或命运,常引申为安身立命 或依赖他人/他物生存。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1. 寄托生命与命运
    指将自身安危、前途完全交付于他人或某种力量,强调对命运的被动依附。例如《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感叹“安託命哉”,表达乱世中无处安身的无奈。

  2. 安身立命
    在唐代韦瓘《周秦行记》中,“敢乞託命”指请求庇护以保全性命,体现通过依附他人获得生存保障的语境。


用法与语境


词性特点


关联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史记》《周秦行记》等文献或相关历史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鞍甲把晤彼各笔帽[儿]兵解冰霾车凑创巨痛仍澹茫大自在覩着知微二世覆命高估篙橹拱玩画眉墨黄昙子黄月户门鹣钗角犀节察阶绪津路进说矩彠空籍廉襜马槽瞒藏庙祏弥留糜损蓦路人木鱼书难训牛斗偏疾破家丧産蒲荷期程弃官青门饯蛩响器什奇逸屈沉十魔填格缇幢土缶拖宕托虑侮傲夏鼎商彝象骖小儿强解事骁隽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