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身;寄托性命、命运。《史记·李斯列传》:“ 斯 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 唐 韦瓘 《周秦行记》:“余曰:‘臣家 宛下 。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乞託命。’” ********* 《中国国6*民6*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军阀政府託命於外人,而其恶益著,民众之恶之亦益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讬命汉语 快速查询。
“讬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ō mìng,其核心含义是寄托性命或命运,常引申为安身立命 或依赖他人/他物生存。以下是详细解析:
寄托生命与命运
指将自身安危、前途完全交付于他人或某种力量,强调对命运的被动依附。例如《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感叹“安託命哉”,表达乱世中无处安身的无奈。
安身立命
在唐代韦瓘《周秦行记》中,“敢乞託命”指请求庇护以保全性命,体现通过依附他人获得生存保障的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史记》《周秦行记》等文献或相关历史分析。
讬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听从、依从其他人的命令或指挥。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对长辈、上司或权威人物的尊重和顺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讬命的拆分部首是言(讠)和心。言是指话语、言论,心是指心思、情感。这两个部首也可分别单独使用,在其他汉字中有着各自的意义。
讬命的总笔画数为12画。具体的笔画顺序是:竖、横、点、提、横、竖、折、钩、竖。
讬命的繁体写法为託命。这里的託是一种常见的繁体字形式,与简体字中的讬意义相同,都是指委托、拜托。
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讬命的写法为訬命。字形中的一些笔画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意义相同。
1. 作为部下,我们必须讬命于上司的指示。
2. 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讬命,不敢有丝毫马虎。
3. 年幼时,孩子们都需要讬命于父母的安排和教导。
组词:遵讬、讬从、讬传。
近义词:顺从、听命。
反义词:违抗、不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