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宥的意思、申宥的详细解释
申宥的解释
谓施恩宽宥。《新唐书·侯君集传》:“陛下宜申宥 君集 ,俾復朝列,以劝有功。”
词语分解
- 申的解释 申 ē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姓。 笔画
- 宥的解释 宥 ò 宽容,饶恕,原谅:宥罪。宥恕。原宥。宽宥。尚希见宥。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申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申”与“宥”两个字的古义来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请求宽恕或赦免。具体指通过陈述理由或表达恳求,希望对方(通常指有权裁决者,如君主、上级或法律机构)对过错、罪行予以原谅、减轻或免除惩罚。其核心在于“申述理由以求宽宥”。
二、字义分解与来源
- 申 (shēn):
- 本义为“伸展”、“陈述”。《说文解字》释为:“申,神也。七月,陰气成,體自申束。” 引申为表达、陈述、说明之意。在“申宥”中,取其申诉、陈情之义,即向有权者说明情况、理由或进行恳求。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著)对“申”的释义奠定了其“陈述”义的基础。
- 宥 (yòu):
- 本义为“宽待”、“宽容”。《说文解字》释为:“宥,寬也。” 引申为宽恕、赦免、原谅。在“申宥”中,取其宽大处理、免除惩罚之义。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对“宥”的释义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含义“宽”。《尔雅·释诂》亦将“宥”释为“宽也”,进一步印证。
三、用法与语境
“申宥”一词主要用于较为正式或书面化的语境,常见于:
- 司法领域:指向官府、法官或君主请求对罪犯或被告予以宽大处理、减刑或赦免。例如:“臣冒死为父申宥。”(臣冒死为父亲请求宽恕/赦免)。
- 人际或道德层面:指向长辈、上级或有德者请求原谅过错。例如:“自知有愧,特来申宥。”(自知有错,特来请求宽恕)。
- 该词隐含了下对上的恳求关系和对过错的承认,强调通过陈述(申)来达到被宽恕(宥)的目的。
四、古籍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
- 《宋史·刑法志》等史书中,常有大臣为囚犯或同僚“申宥”的记载,指向皇帝请求宽赦。
- 来源参考:二十四史等官方史书是研究古代词汇用法的重要语料库。
五、近义词辨析
- 求情:更口语化,泛指请求原谅或宽恕,不一定强调详细陈述理由。
- 乞赦:更侧重于请求赦免(免罪),对象多为官方或君主。
- 宽恕:侧重于结果(被原谅),而“申宥”强调请求的过程和行为。
- 申宥 则结合了“申诉理由”和“求得宽恕”两个动作,更具书面性和正式感。
“申宥”是一个源自古典汉语的正式用语,意为通过申诉、陈情来请求宽恕或赦免。其构成清晰地反映了“申”(陈述)与“宥”(宽恕)两个动作的结合,体现了在承认过错的基础上寻求宽大处理的意图,常见于司法求情或正式请罪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申宥”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施恩宽宥,即通过施加恩惠或赦免来表达宽恕。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义分解:
- 申:本义为陈述、申明,引申为表达或施行(如“三令五申”)。
- 宥:意为宽恕、包容(如“宽宥”“原宥”)。
- 合指通过申明恩典来宽恕他人。
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
- 出自《新唐书·侯君集传》:“陛下宜申宥君集,俾復朝列,以劝有功。”
此句意为:皇帝应宽赦侯君集,使其恢复官职,以激励有功之臣。
- 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场合,强调对有过错者的恩赦与包容。
“申宥”属书面用语,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其核心思想是以恩赦促改过,体现了传统儒家“宽仁治国”的理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刨头标鲜补白残机参加者恻念姹姹差戾蟾蜍宫鼚鼓轩舞超躐超授齿牙为祸菗蒢獃子打料订卖觌武顿混二马发富風占干马给粟絓网还妾寒族煌耀见风交颈并头蛟篆击发竞发靖节征士忌时绝路空王佛来回龙骧将军鹿角胶逻所马金南墨彩逆阉将进酒强身青炬卿子囚杀起奏揉合三禅摄魂适味树栽子滩船条悉頽絶武悍痚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