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lovenly;dirty;dowdy;sloppy]
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王子一《误入桃源》
(2) 如:邋遢(肮脏;不整洁)
(1).行路貌。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 明 屠隆 《昙花记·从师学道》:“我两人邋遢云游,止求衣食,岂能度人?” 端木蕻良 《乡愁》五:“忽然是房东邋遢鞋声,在窗户底下走过。”
(2).鄙陋糊涂。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三折:“好笑那 田 家翁做人来真邋遢,困腾腾像半死的虾蟆。”《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凭你是个 龚遂 、 黄霸 这等的循良,也没处显你的善政,把那邋遢货荐尽了,也荐不到你跟前。”
(3).肮脏;不整洁。《快心编三集》第八回:“若像邋遢的妇女,头毛未必便黄,只因不掠不梳,尘垢蓬鬆。”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不大好干净,可是那都因为他没有结婚,他若是有个太太招呼着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你这个邋遢货,比苍蝇还脏。”
“邋遢”(lā ta)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来形容人或环境不整洁、不修边幅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2. 词源考据 最早见于元代李文蔚《燕青博鱼》杂剧:“穿着这虼螂皮,怎比那鸳鸯帐。你兄弟邋遢的只是这等怕婆罗”,原指衣物粗糙破旧,后逐渐演变为形容不整洁。
3. 使用场景
4. 近义词对比
5. 文化内涵 在传统语境中常带贬义,但现代网络用语中衍生出“邋遢美”等反讽用法,如影视作品中故意设计的慵懒造型。方言中另有发音变体(如吴语读作la thah),部分地区保留古义“拖沓缓慢”的用法。
使用注意:该词较为口语化,正式文书建议替换为“不整洁”“凌乱”等中性表述。对他人的形容需注意语气,避免冒犯。
邋遢,可以解释为衣冠不整、懒散不修的样子。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形象或行为。
邋遢的部首是⻉(艹),共有13个笔划。
邋遢一词最早出现于《尔雅》这本古代文字学著作中,意味着穿着不整洁或不整齐。邋遢之所以称为成语,是因为在过去的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衣着整齐的礼仪。
邋遢在繁体字中写作『邋遝』。
在古代汉字中,邋遢的写法为『鞡』,表示被束缚、不舒服或不整洁。
1.他平时衣着邋遢,给人留下了不修边幅的印象。
2.这个房间一片邋遢,看起来就像是被人弃置已久。
邋遢没有特定的组词,但可以与一些形容词一起使用,例如:非常邋遢、特别邋遢等。
邋遢的近义词有懒散、不修边幅、不整洁等。
邋遢的反义词有整洁、干净、整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