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了,领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衰色罔兮中怠,意晓阳兮燎寤。” 王逸 注:“心中燎明,内自觉也。”
“燎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极少,其含义及用法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探讨,可参考《楚辞》相关注解或古汉语词典。
《燎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快速唤醒或启发。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以突出或惊艳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思考或觉醒。
燎(liáo)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它的总笔画数是火的5画加上了漢字的6画,一共是11画。 寤(wù)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它的总笔画数是宀的3画加上了漢字的6画,一共是9画。
《燎寤》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诗经·小雅·燕燕之什·烝民》。在《诗经》中,燎寤是指用火烧醒昏迷的人,通过灼烧来唤醒他们的意识。繁体字为「燎寤」,保留了原始的字形和意义。
在古时候,汉字的字形和现代有所不同。以「燎寤」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是「燎誤」,「誤」是「寤」的旧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寤」逐渐取代了「誤」成为了常用的字形。
1. 他的演讲燎寤了整个会场,观众们都被他的思想启发了。
2. 这本书的思想燎寤了他的灵魂,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1. 燎若觉醒(快速觉醒)
2. 寤思百忧(思虑繁杂)
3. 燎原之火(喻指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思想或行动)
启迪、唤醒
沉睡、昏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