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彩索的意思、彩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彩索的解释

(1).彩色丝绳。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欧公 在禁中作《端午帖子》云:‘綵索盘中结,杨梅糉里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方回》:“鸚鵡笼开綵索宽,一宵飞去为谁欢。”

(2).指秋千索。 唐 韩愈 《寒食直归遇雨》诗:“不见红毬上,那论綵索飞。”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今艺术图》曰:‘北方 山戎 寒食日用鞦韆为戏。’綵索即谓鞦韆戏也。” 唐 裴说 《清明》诗:“画毬轻蹴壶中地,綵索高飞掌上身。” 明 徐同贞 《寒食郊行》诗:“却嫌输与 东京 路,尚欠郊原綵索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彩索,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本义:端午节系于手臂或悬挂门首的五色丝线

    • 释义: 指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人们用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拧成的绳索状饰物。
    • 用途与习俗:
      • 系臂禳灾: 古代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灾疫。将五彩丝线(即彩索、长命缕、续命缕、百索等)系在儿童的手臂上(男左女右),或挂在床帐、摇篮等处,认为可以驱避瘟病、毒虫(如蛇、蝎、蜈蚣等),保佑孩童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 门饰辟邪: 也有将彩索悬挂在门户上的习俗,用以驱邪避害。
    • 文化内涵: 这一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和巫术信仰,五色象征五方、五行,具有神秘力量。它体现了古人祈求健康平安、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标志物之一。
    • 文献例证: 唐代诗人褚朝阳《五丝》诗中有“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之句,虽未直接点明“彩索”,但描绘的正是制作和悬挂五彩丝线的端午习俗。后世文献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对端午彩索习俗有更明确记载。
  2. 引申义:秋千架上彩色的绳索

    • 释义: 指秋千架上所悬挂的、常被装饰成彩色的绳索。
    • 用途: 作为荡秋千游戏的承重和摆动部件。彩色的装饰使得秋千更具观赏性和节日气氛。
    • 文化内涵: 秋千是古代重要的娱乐活动,尤其在寒食、清明等节日盛行。彩索在此处主要指其物理属性和装饰功能,与端午的“彩索”在文化象征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人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 文献例证: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五有“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之句,虽未明写绳索颜色,但后世诗词中常以“彩索”或“彩绳”指代秋千架上的绳索,如五代冯延巳《上行杯》中“柳外秋千出画墙”的描写,常让人联想到彩索。

“彩索”一词的核心含义与色彩鲜艳的丝质绳索相关。其最典型、最具文化深度的用法是指端午节用于辟邪祈福的五色丝线(长命缕)。次要的引申义则指秋千架上装饰性的彩色绳索。两者都体现了古人对色彩的应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彩索”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彩色丝绳
    指用彩色丝线编织的绳索,常用于传统节庆或装饰。例如宋代欧阳修在《端午帖子》中写道“綵索盘中结,杨梅糉里红”,描绘了端午节用彩索装饰的场景。

  2. 秋千索
    特指秋千的绳索,多见于古代诗词。唐代韩愈《寒食直归遇雨》提到“那论綵索飞”,钱仲联注解为“綵索即谓鞦韆戏也”,说明唐代寒食节有荡秋千的习俗,彩索代指秋千。明代徐同贞的诗句“尚欠郊原綵索飞”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安辔奥古蚌孕双珠边阑鲳鯸冲激淳华蹙金诋劾顶梁骨东堂梦兑款芙蓉楼附手干任钩觡构逆惑挠冱霜稽缓镜花精卫近庙进退格卷掳决绝居贩看样子坎子枯伤流采流风回雪龙鳞赂谢买闲钱末罗瑜秣马脂车纳级撚子逆冒笯赤建国辟逃乾落得轻薄无知轻鋭曲学阿世容说僧曹善世天材推顿妄心瓦石温度五楼相朝纤末嫺适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