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料钱的意思、料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料钱的解释

唐 宋 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唐 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 汉隐帝 时,有人上言:‘州府从事令録,皆请料钱,自合雇人驱使,不合差遣百姓丁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 燕恭肃王 轻施厚费,不计有无,常预借料钱,多至数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料钱是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制度中的专项津贴,指官府按月发放给官员用于购买膳食原料的补助费用。该制度起源于唐代,宋元时期进一步完善,属于官员职田收入之外的补充性薪酬。

核心含义解析

  1. 字义构成

    "料"指生活物资,"钱"为货币单位,二字组合特指以货币形式发放的伙食补贴。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食货志》,指"官员月给食料之费"。

  2. 发放标准

    唐代实行九品官阶制,三品以上官员月给钱3500文,六品以下递减至700文(《通典·职官典》)。宋代改称"职钱",按京官、外官差异分级发放,如《宋史·职官志》载宰相月支料钱300贯。

  3. 制度功能

    区别于正俸的谷物、布帛,料钱专用于购买肉类、蔬果等膳食材料,解决官员日常生活所需。元代王祯《农书》提及,此制可"补正俸之不足,养官吏之廉节"。

相关术语辨析

该制度演变反映古代官僚体系的精细化薪酬设计,至明清时期逐渐并入养廉银体系。研究这类术语需参考《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国古代俸禄制度史》等专业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料钱”是唐宋时期官吏薪酬制度中的一种特定津贴,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官吏在固定俸禄之外,由官方额外发放的食料补贴,或折算成钱币的津贴。这类补贴旨在补充官员的日常开支,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反映了料钱按月发放的特点。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唐代至五代时期,料钱是官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旧五代史》记载,地方官员的料钱需从百姓中征调劳力,后因政策调整改为官方直接支付。宋代延续此制,如陈师道在《后山谈丛》中提到官员料钱的发放细节。

  3. 文学与文献中的例证
    唐代诗人白居易多次在诗作中提及料钱,如《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中“料钱多少敌尚书”,侧面反映不同官职的料钱差异。杜荀鹤的诗句“未省逢人说料钱”则暗示这一收入可能涉及隐私或敏感话题。

  4. 其他含义(较少见)
    在部分文献(如《文明小史》)中,“料钱”也被引申为材料费用,例如制作衣物时的布料工本费。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料钱的核心含义是唐宋官吏的职级津贴,具有历史制度特色,而其他引申义较为罕见。

别人正在浏览...

拜恳逼尖冰辉宾籍冲袭楚蕲次辅縒综翠筠竳竳多滥葛繁荣富强分风劈流风邪扶栏恭顺何由黄嬭减法经幢警训金字塔报酒龙诗虎旧容疾迅吉宅计治跼踡口疮两头三面里院鸾衾猛丁迷谬冥应珉玉盘基蹼趾潜籁前资官跷怪敲丧钟怯挠清路三学士生业实选瘦骨嶙峋兽侯帅从天贵妄施危笃未始文身翦发武风下笔如神哓呼稀巴烂谢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