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后面的院子。 丁玲 《母亲》一:“ 幺妈 走了进去,转过厅子,到里院就听到从左边的上房,有着轻声的揩着鼻涕的声音。”
“里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定义与起源
里院是青岛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构融合演变而来,鼎盛时期共有506处这类建筑(1933年统计数据)。
建筑特点
通常为2-3层围合式院落,兼具商住两用功能:临街一层多为商铺,楼上及内院为居住空间,体现了青岛开埠后的中西文化交融。
字面指代
指“靠后面的院子”,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描述空间方位,例如丁玲《母亲》中“转过厅子到里院”的描写。
引申含义
在成语中可比喻家族内部事务或私人领域,强调与外界的界限(如“里院之事”形容家庭私事)。
青岛现存部分里院已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改造为文化创意街区(如广兴里),成为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
里院是指位于城市或乡村的内部,临近街道后方的院落,通常由围墙围合而成,与外界相隔较远。里院常常用作居住或种植花草树木,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
里院的拆分部首为里(lǐ)和院(yuàn),共有10画。
里院一词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养生》一书中,用来形容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内部的住宅。
里院的繁体字为裡院。
古时候里院的汉字写法没有明确的记录,但通常使用类似的形状来表达这个词的含义。例如,可以用“田”字加上“冂”字来表示里院。
1. 我家的里院里有一棵古树,树下经常有小鸟停歇。
2. 他住在城市的里院里,环境优美而宁静。
里屋、院子、内庭、外院
内院、内堂、内室
外院、外庭、外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