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敛盂的意思、敛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敛盂的解释

古地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 齐侯 盟于 敛盂 。” 杜预 注:“ 敛盂 , 卫 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敛盂”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属于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考证。主要可理解为以下两层含义:

  1. 古代地名(主要含义):

    • 释义:指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地名。
    • 文献依据:该词最权威的出处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退三舍”以兑现对楚成王的诺言,其中提到“退三舍避之,至于敛盂”。
    • 地理位置:根据古代地理学家的考证(如杜预注《左传》、郦道元《水经注·洪水》等),敛盂位于当时的卫国境内,具体位置大约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一带。
    • 来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洪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2. 器物含义(较少见,需谨慎引用):

    • 释义:有极少数解释或推测认为“敛”有收聚、收缩之意,“盂”为盛液体的敞口器皿,“敛盂”或指一种口部内收的盂。但此释义缺乏广泛认可的古籍文献直接例证和权威词典收录支持,仅为一种基于字义的推测。
    • 来源:此解释多见于网络讨论或部分非权威性字词解析网站,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权威辞书收录为独立词条或义项。其可靠性远低于地名释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学视角下,“敛盂”最核心、最可靠的含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地名,其依据直接来源于《左传》这一重要历史文献及后世地理学家的考证。将其理解为某种特定器物则缺乏坚实的文献和辞书依据,应谨慎使用。如需引用,务必明确其作为地名的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敛盂”是一个古代地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敛盂”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地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记载:“晋侯、齐侯盟于敛盂。”。杜预在注解中明确提到“敛盂,卫地”,说明其地理位置属于当时的卫国(今河南北部至河北南部一带)。

2. 历史背景
这一地名与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的结盟事件相关。晋文公与齐昭公在敛盂会盟,标志着两国联合对抗楚国等势力的政治军事合作。此类会盟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 词源与争议
“敛”字本义为收集、约束,“盂”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但作为地名时,其具体命名来源已不可考。部分低权威网页(如)尝试拆分解释字义,但缺乏文献支持,需以历史记载为准。

总结
“敛盂”是特定历史事件中的地理坐标,需结合《左传》等文献理解。现代无沿用此名的地点,主要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专有名词出现。

别人正在浏览...

包打天下饱嗝儿宠媵蹛财道庿大相径庭调鹤东笼豆饭发光匪妓風行雷厲咳气孩提鼾鼻衡麓淮渎还珠亭画石会道能说江月娇喉界纸寄理旌奬镜天精至禁指疾走先得跼高天蹐厚地丽景犂民灵虚霖乱力正鸾翔凤集卖嘴巴皮没分晓眇么悯然末秩般桓偏敬齐行诠言桡乱三阁盛阳湿挝挝黍糕顺序四畅松快套服梯己人提掳五轮迕辱显见小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