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的意思、孩提的详细解释
孩提的解释
[early childhood;infancy] 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那宝儿亦在孩提之间。——《红楼梦》
详细解释
(1).幼小;幼年。《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赵岐 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唐 元稹 《莺莺传》:“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红楼梦》第五回:“那 宝玉 也在孩提之间,况他天性所禀,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何其芳 《<燕泥集>后话》:“这个名字我很喜爱,因为它使我记起了孩提时的一种欢欣。”
(2).幼儿;儿童。 唐 元稹 《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床。”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诲,教诲的心聪慧。” 清 骆秉章 《自订年谱·十九年己亥》:“﹝靖逆将军﹞唯知供应丰盛,养尊处优而已,如孩提之情性,作稚子之行为。”
词语分解
- 孩的解释 孩 á 儿童,引申为子女:男孩儿。孩童。孩提(指幼儿时期)。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 提的解释 提 í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
专业解析
“孩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指代幼儿时期,特指年龄尚小、需要被提抱或牵领的孩童阶段。其详细释义如下:
-
本义与核心含义:
- 指需由大人提抱或牵领的幼童。“孩”古义同“咳”,指小儿笑貌;“提”指大人用手提携、牵引幼儿的动作。因此“孩提”形象地描绘了幼儿尚不能独立行走、需依赖成人照顾的状态。
-
具体年龄范围:
- 传统上指两岁至三、四岁左右的幼儿。《孟子·尽心上》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即指孩子刚会笑、尚在襁褓中或刚离襁褓,可以被大人提抱的年纪。
-
引申义与用法:
- 泛指幼年、童年早期的阶段。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孩提时代”、“孩提时期”来指代一个人的童年时光,带有纯真、无忧无虑的意味。例如:“孩提时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
-
语体色彩:
- 该词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和古雅意味,常用于文学、书面表达或较正式的语境中,以指代幼年。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孩提”的词源、本义(需提抱之幼童)、具体年龄界定(二三岁)及引申义(幼年)有详细阐述。可参考相关词条。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提供现代汉语中的标准释义:“指幼儿时期”。
- 《孟子·尽心上》及赵岐注:作为该词的经典出处和早期训释,是理解其原始含义的关键文献。原文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网络扩展解释
“孩提”是汉语中表示儿童年龄阶段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核心词义
指幼儿时期,特指需要成人提携、怀抱的幼童阶段。古代多指2-3岁的儿童,此时幼儿刚学会笑(“孩”即“咳”的古字,模仿婴儿笑声),尚需被抱着照顾(“提”即提抱)。
二、年龄范围演变
- 古代狭义:严格指襁褓中至3岁的幼童,如《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的记载。
- 现代扩展:逐渐演变为对童年时期的泛指,可涵盖学龄前甚至未成年阶段,如《红楼梦》中形容稍大的宝玉仍用“孩提”。
三、词源与文化内涵
- 语源:“孩”原为婴儿笑声拟声,“提”指被成人提抱的动作,组合后突显幼童的弱小与依赖性。
- 文学意象:常被用于诗词、小说中表达纯真、稚嫩或对童年的追忆,如韩愈《祭十二郎文》以“孩提”表达对幼子的担忧。
四、近现代用法
现代词典(如沪江词典)仍保留“幼儿时期”的基本义,但在实际使用中常与“童年”“幼年”等词混用,具体年龄界限趋于模糊。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例证或更详细年龄阶段划分,可查阅《孟子》《汉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皧皧鏖兵白墖婢妾比翼鸟藏锋敛鋭参伍错综赤社春史楚咻促促捣动点句雕润邸城帝姬风狂高奬钩肠债观客故欢呵护虹彩鸿章钜字怀铅化景姣服击櫂倨傲开雕开萌刻鹄成鹜旷额枯偃醪馔立交桥灵墟廪饩貌象毛质鸣动明王鸣雨乾酪迁贸启证取材撒枯舌面前音深渊薄冰神祗试选绶草朔易锁厅举人文园渴无筭乐消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