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级官职。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特状为博士,始获升朝行。”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其中 敬姜 、 辛宪英 、 罗兰 、 苏菲亚 之流何啻亿万,而未尝充一末秩。”
(2).指低级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制臺﹞一面对巡捕説:‘请 焦大老爷 。’向来传见末秩没有这种声口的,那巡捕也很以为奇。”
“末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末秩”由“末”(末尾)和“秩”(职位)组成,字面指处于末尾或低级的职位,常形容人或事物发展受限、缺乏前景的状态。
指代低级官职
唐代张籍在《祭退之》诗中提到“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表达了对自身低微官职的感慨。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中,通过“传见末秩”的描写,进一步印证了该词用于描述低级官吏的语境。
引申含义
除具体官职外,还可比喻事物处于边缘或落后状态,例如形容事业发展停滞、个人前途黯淡等场景。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及女性“未尝充一末秩”,侧面反映了该词的社会批判性。
末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最后一位官员在职位中的级别或地位。
末秩的第一个字“末”是由木字旁和百字旁组成,木字旁表示木材,百字旁表示数量;第二个字“秩”是由禾字旁和十字旁组成,禾字旁表示庄稼,十字旁表示数字10。这两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2。
末秩一词源自古代官员制度,在古代中国,官员晋升的职位和级别可以通过末秩来确定。繁体字也是“末秩”,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末秩的写法可能有所区别。然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字形和结构上,并没有改变该词语的含义。
1. 他在公司担任末秩员工,无法参与重要决策。
2. 她在学校中的末秩是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纪律。
组词:末级、秩序、末位
近义词:末位、末序、职级
反义词:初秩、高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