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言的意思、诠言的详细解释
诠言的解释
解释义理。《初学记》卷二三引 后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阐説。”
词语分解
- 诠的解释 诠 (詮) á 解释:诠解。诠注。诠释。诠证。诠言。诠次(a.条理、层次,如“辞无诠诠”;b.选择和编排,如“诠诠不精,致有差误”)。 事物的理:直诠(即真理)。发必中(恘 )诠(说出话来必定符合事理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诠言”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解释义理,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诠:本义为详细解释、阐明事理,引申为说明或道理(如“真诠”指根本的道理)。
- 言:指话语、语言,也包含“说”或“一个字”的含义(如“五言诗”)。
- 诠言:组合后指通过语言阐释事物本质或道理,强调对义理的深入解析。
2.来源与文献
- 最早见于《淮南子·诠言训》,其中“诠言”作为篇名,探讨哲学与伦理问题。
- 后周宇文逌在《道教实花序》中亦用此词:“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诠言”,指通过经文阐释道教义理。
3.结构与用法
- 结构:“诠”为左右结构,“言”为独体字,组合后为复合词。
- 用法:多用于学术或哲学语境,如“诠言训”“诠言阐说”,常见于古籍注释或理论阐述。
4.示例与扩展
- 《淮南子》注:“诠,具也”,即通过语言完整呈现事理。
- 近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对经典文献的系统解读,如“诠言诠证”(依据事实解说)。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淮南子》原文或相关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诠言
《诠言》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解释、阐释言论或文字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诠(言)
来源:《诠言》一词的来历较为模糊,据考证,它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一句:“述其言而诠之,扬其事而详之。”可以看出,《诠言》一词在古代就有使用。
繁体:詮言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古代对《诠言》一词的写法有所不同,可以写作“詮言”、“謦言”等。随着字形的演变,现在的写法为“诠言”。
例句: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了这个复杂的理论。
组词:深诠、明诠、准诠、权诠、正诠。
近义词:解释、阐释、概述。
反义词:歪曲、淡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