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见"衡鹿"。
2.官名。守护山林之官。
“衡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衡麓”是“衡鹿”的异写形式,属于同音通假现象。二者均指古代守护山林的官职,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疏解时指出,此官职与《周礼》中“林衡”职能相似,负责巡视林麓、执行山林禁令。
山林管理
作为司徒属官,主要负责监管山林资源,防止滥伐盗采,体现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制度化管理。
宰相别称说
清代学者章炳麟提出特殊观点,认为“衡麓”可能是宰相的别称。他通过考证指出,商代伊尹的官职“阿衡”(又称“保衡”)即源于此称谓,暗示其地位相当于辅政重臣。
“衡”本义为称量器具,引申为权衡、管理;“麓”指山脚,合称即暗含“管理山麓”的职能。该词反映了古代官职命名中“以职事为名”的特点。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多用于文献研究。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周礼》《左传》注疏及章炳麟《官制索隐》等典籍。
衡麓(héng l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鉴别衡量正误或者事情的好坏。
衡字的部首是行,总共有10个笔画;麓字的部首是鹿,总共有19个笔画。
“衡麓”一词源自《周易》中的经文,原指用来鉴别吉凶的鼎足之衡和山下平川之事。
繁体字“衡麓”是「衡麓」。
在古时候,汉字“衡麓”有着不同的写法,其中衡字曾使用「腥,行,井,兴,细,林,横」等字代替;麓字曾使用「賂,陆,叿,陸,律,辘」等字代替。
1. 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衡麓事情的真伪。
2. 这个定律是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标志,用来衡麓学术研究的价值。
3. 他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表现出了超凡的智慧,能够衡麓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衡麓并不常用于组词,但可以根据上下文使用其他词语来补充,比如“衡麓标准”、“衡麓原则”等,用来强调判断事物的准则或者原则。
衡麓的近义词包括:衡量、权衡、鉴别、评价
衡麓的反义词包括:随意、主观、不拘一格、任意
爱恩案奏拔山军裨裨不恶而严怖怯程书出头之日刺杀旦错认颜标岱泰瘅恶司锻炉碓房发村发明家妨贤法制敷教覆蕉寻鹿扶危救困龚黄翬飞楗柱警绝进礼进贤星座谲异俊客慨当以慷龛座狂进逵衢剌麻略略礼经陵挫率志蛮獠貌定懋易木硬内溃嫩晴逆天违众披猖泉刀让能三田水果水秀数巡探口风稊气钱痛脚拖油瓶顽狡崄巘谿极郗家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