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敛衣的意思、敛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敛衣的解释

(1).即敛服。亦指穿殓服。敛,通“ 殮 ”。《礼记·丧服大记》:“敛衣踊。” 唐 杨炯 《中书令薛振行状》:“别降中使赐敛衣一袭,杂物百段。”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复封摄政睿亲王册文》:“值冲岁未亲几务,众因矫命以除封;詎深文竟指敛衣,久令衔寃於没世。”参见“ 敛服 ”。

(2).用化缘来的零碎布制成的衣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敛衣》:“ 伊处士 从众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敛衣。”

(3).整饬衣衫。表示恭敬。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刘敦儒 事亲以孝闻……常敛衣受杖,曾不变容。”《扶风传信录》附录《后会仙记》:“ 柳 乃拂衣慢立,欲行礼, 仇 以褻衣辞, 柳 亦敛衣退,似无復拘拘者。”参见“ 敛衽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敛衣”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指殓服或穿殓服
    通“殓”,即入殓时给死者穿的衣服,或指穿戴殓服的行为。此义项源自《礼记·丧服大记》中“敛衣踊”的记载,后如唐代杨炯、清代陈其元等文献中均有沿用。

  2. 用化缘布料制成的衣服
    多与佛教或民间习俗相关,指僧人收集零碎布片缝制的衣物。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提到伊处士“聚尺寸之帛”制衣,称为敛衣。

  3. 整理衣衫以示恭敬
    表示行为庄重、态度谦恭。如宋代王谠《唐语林》记载刘敦儒“敛衣受杖”,以及《扶风传信录》中描述行礼前整理衣冠的动作。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敛衣》的意思

《敛衣》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主要指收拢、收起来衣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敛衣》的部首是“衣”,笔画数为7。

来源

《敛衣》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早在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已有记载。衣的本义是指服装、衣物,而敛则是指收拢、拢起来。结合起来,得到了敛衣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斂衣”可以用来代替简体字的《敛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敛衣》在古代的写法为“斂衣”,以繁体字的形式呈现。其中,衣的上方有一横画,表示横折的动作,而下方的两个点则表示衣服的两个袖口。

例句

1. 他站在门口敛衣,准备进入祠堂拜祭祖先。

2. 天气渐凉,他敛衣披风,保护自己不受寒冷侵袭。

组词

敛财、敛迹、敛步、敛影、敛演。

近义词

搜拢、收起来、合拢。

反义词

展开、散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