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监禁问罪。 晋 潘岳 《马汧督诔》:“而 雍州 从事忌 敦 勋効,极推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宜解 敦 禁劾,假授。”
(2).犹克制,制约。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符籙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驭万灵,禁劾百物。”
禁劾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动词,其含义由“禁”与“劾”二字共同构成。从《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的词源考据来看,“禁”本义指禁忌或法令约束,如《周礼·秋官》中“禁杀戮”即指以法令制止伤害行为;“劾”则源于古代司法术语,指揭发、检举罪行,如《汉书·翟方进传》载“劾奏群臣”即弹劾举报官员过失。
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两种复合行为:一是指通过法令禁止特定行为,例如《后汉书·律历志》中“禁劾灾祥”指以政令遏制灾异现象;二是指对违法行为的检举追责,如唐代法典《唐律疏议》提及官吏“私受贿赂,当禁劾之”。现代语境下,该词的使用范围已大幅缩减,主要见于法制史研究或古文训诂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禁劾”常与“符咒”相关联。据《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5)记载,在道教文献中该词特指通过符箓咒语进行驱邪禳灾的法术,这种用法在《抱朴子·登涉》等典籍中均有体现,形成“以法禁劾妖邪”的特殊宗教语义。
“禁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监禁问罪
指对某人进行拘押并追究罪责。例如,晋代潘岳在《马汧督诔》中提到:“宜解敦禁劾,假授”,意为解除对马敦的监禁与罪名,恢复其官职。
克制、制约
表示通过某种力量或规则进行约束。清代恽敬在《吴城万寿宫碑铭》中写道:“符籙之用……禁劾百物”,此处指符箓具有制约万物的作用。
如需进一步探究例句或相关文献,可参考《马汧督诔》《吴城万寿宫碑铭》等原文。
熬清守淡百涂豹尾被保险人裱工不夜珠裁觚采侯逞巧啜泣呆大大尹灯标镝衔递相番降翻筋斗悱恻缠緜風風韻韻槁木根气觚棱后夔后薪呼红喝緑诲翰降驾浇陋校书郎骄狎激电接二连三诘诛楖人蹻容可怜许宽暇昆仍来迟冷地留舍履祚芒消螟蛉子妞子秋室颧颊软指睿学入价山采侍膳丝末天门冬投供畏愞乡亭宪写小区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