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埋葬,埋藏。《南史·贼臣传·侯景》:“横尸满路,无人埋瘞。”《旧唐书·韩思复传》:“且天灾流行,埋瘞难尽。”
(2).谓湮没。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叙录》:“六经颠倒,乱於非种,圣制埋瘞,沦於雺雾。”
“埋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组合
由“埋”和“瘗”两个同义字构成,均指掩埋、埋葬。
具体用法
指对尸体或物品的埋葬、埋藏行为。例如:
“埋瘗”既可指实体的埋葬行为,也可喻指抽象层面的湮没消亡。
《埋瘗》是一个汉语词汇,有两个主要意思:
《埋瘗》由“土”和“疒”两个部首组成。
它的总笔画数为16。
《埋瘗》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繁体字形为「埋瘞」。
在古代,「埋」的写法略有不同,即将「土」字下分成两个部分:左边的一点代表了土地的表面,右边的部分包含有埋藏之意。
而「瘗」的古时候写法是「瘞」,它由「疒」和「㕣」组成,「㕣」表示难以忍受的痛苦。
1. 他们选择在这片美丽的山谷里埋瘗了他们的亲人。
2. 这个消息必须埋瘗,以免引起恐慌。
1. 埋葬:将尸体安葬在地下。
2. 埋藏:隐藏或掩盖某物。
3. 埋怨:对某人或某事表示不满。
1. 控制:控制某事的发展或结果。
2. 包藏:隐藏或保留某物。
1. 揭露:公开或展示某事。
2. 暴露:使某物或某人显露出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