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练军的意思、练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练军的解释

清 代军队编制的名称。 清 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 咸丰 年间。 同治 元年于 天津 创练洋枪队。二年,以 直隶 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 直隶 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 湘 淮 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 光绪 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 光绪 、 宣统 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练军"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练"作动词时指反复操演、使之精熟,"军"为武装部队的统称。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表示对军队进行系统化训练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训练军队,使习武事",强调通过规范化的军事操演提升作战能力。此用法最早见于《后汉书·皇甫嵩传》"简练军士"的记载。

二、历史专称 特指清代同治年间创设的国防军制度。据《清史稿·兵志》载,清廷为强化国防,于1862年从绿营兵中选拔精锐组成"练军",配备新式火器,采用西洋操法训练,成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重要实践。这种常备军制度持续至1901年被新军取代。

三、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中衍生出比喻用法,既可指代严格规范的集体训练,如"消防练军"强调应急救援演练;也可喻指个人能力提升过程,如"职场练军"形容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此引申义在《现代汉语应用词典》中被收录为常用比喻表达。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资料选自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清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汉语应用词典》等权威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练军”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军事编制,其发展和演变体现了清廷在军事近代化中的尝试。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练军是清政府在传统八旗、绿营之外组建的新式武装力量,主要从原有额兵中选拔,但采用湘军、淮军的营制与训练方式,属于半近代化军队。

  2. 创建与发展

    • 起源:酝酿于咸丰年间(1851-1861),同治元年(1862年)首次在天津组建洋枪队,引入西式武器。
    • 制度化: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正式确立“练军”之名,并在直隶(今河北)试点编练六军,后推广至各省。
  3. 编制与特点
    虽兵源来自绿营,但打破传统世兵制,采用湘淮军的“勇营”制度,即营、哨分级编制,并配备洋枪洋炮。其军饷标准高于绿营,驻防重点在通商口岸和战略要地,兼具防御与机动性。

  4. 作用与演变

    • 初期作为防军的补充,承担地方治安和对外防御任务。
    • 光绪中期(约1890年代)与防军合并为“巡防队”,至宣统年间(1909-1911)逐步被全面西式编制的“新军”取代。

历史意义:练军是清廷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军事改革的过渡产物,既保留传统兵制元素,又吸纳近代化因素,为后期新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别人正在浏览...

柏陵碧暖座币仪馋眼孔逞暴陈鸿寿川渟岳峙次氯酸打当面鼓代哭单晶硅地魄高级中学阁员韩棱之劒寒泉冈贺酒绘饰监阵锦纶赍用祭尊客邦客货窾奥冷藏库鳞塍露口信卖头卖脚慢掂掂每时每刻妙姿米老鼠暝暗目不转睛鸟信泡澡剽攘贫衲孅犁骑楼清唱剧秋收东藏认过三杰沙表说场通滙望祈薶挂无所不作闲奥相朝消沮枭决小日中小小不然熙朝些仔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