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诗歌表达思想、志向或情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尚书·舜典》记载的“诗言志,歌永言”,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提到“诗以言志”,指借用《诗经》篇章表达政治抱负。汉代后,“志”逐渐明确为包含思想、情感的心灵世界。
“诗以言志”从最初的政治表达发展为涵盖个人情感与志向的文论基石,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创作与批评传统。
《诗以言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抱负。
《诗以言志》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分别对应着“言辞”和“语言”的意思。它共有12个笔画。
《诗以言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经典文献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诗歌的重视和推崇。
《诗以言志》的繁体写法为「詩以言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诗以言志》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詩以言志」。
1. 他常常用自己的诗歌作品来《诗以言志》,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2. 古代文人士大夫有时会在自己的书信中引用《诗以言志》,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表达、思想、情感、抱负。
以诗抒怀、言志之诗。
默不作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