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言论。《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记言省曰字例》:“凡记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书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记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记言指记录言论的行为,常见于历史记载或文献整理。古代史官体系中,左史负责记录君王的言论(即“记言”),右史则记录事件(即“记事”),如《汉书·艺文志》所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记载,可参考《汉书·艺文志》或《史通·曲笔》等文献。
《记言》(jì yán)一词指的是记录言语的意思。它由“记”和“言”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
- 记:表示记忆、记录的意思,部首为言(yan)。
- 言:表示说话、言语的意思,部首为言(yan)。
来源:
《记言》一词源自古代汉字的使用。当时人们将重要的言语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参考。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惯,从而形成了“记言”的概念。
繁体:
《記言》是《记言》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通常将《记言》写作“記言”或“記言之書”。这种写法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记言”。
例句:
1. 他经常用手机记录下老师的讲话,以便日后复习。
2. 爷爷将他的智慧和经验写成了一本《记言之書》。
组词:
- 记忆:保存在大脑中的信息。
- 记录:将信息写下来以备后用。
- 言语: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的话语。
近义词:
- 纪实:记录真实事件的行为。
- 记述:详细叙述或描述一件事情。
反义词:
- 遗忘:忘记、丢失记忆。
- 口误:口头表达时出现的错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