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言论。《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记言省曰字例》:“凡记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书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记言"是汉语中具有复合结构的动词性词汇,由"记"(记录)与"言"(言语)两个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定义为"记录言语或言论的行为"。在历史文献学范畴,该词特指古代史官对君主言论的实录,《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史书编纂的重要体例,与"记事"共同构成史籍编纂的双轨体系(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汉书》卷三十)。
从文体学角度考察,《文心雕龙·史传》将"记言"解析为三种表现形式:
现代汉语应用中,《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指出该词延伸出双重语义:既指客观记录言语行为(如会议纪要),也包含通过文字转述他人观点的话语标记功能(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98页)。在语义辨析层面需注意与"记事"构成互补关系,前者侧重言语内容保存,后者强调事件过程记载。
“记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记言指记录言论的行为,常见于历史记载或文献整理。古代史官体系中,左史负责记录君王的言论(即“记言”),右史则记录事件(即“记事”),如《汉书·艺文志》所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记载,可参考《汉书·艺文志》或《史通·曲笔》等文献。
摆布苞苴竿牍变主冰霾柴蔟宸正驰触俶献粗面粉大姑娘带钢雕辇调阵子地肤子反齿封额風範封己守残分组伏膺阁压官牒故国幻海裌衣击夺即即世世金华山伎术咎害九茎极言捐势口大款实昆仑舶连祸买赋门门灭化牧相能上能下暖霭女后扦手弃壤丘林埽迹深窜搜摘特揖铜关吞毡玩岁愒月痿躄伪迹伟然显德先施霞思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