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远帖的意思、伯远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远帖的解释

晋 王珣 尺牍,五行四十七字,行书。此帖笔法峻拔刚断,意味高古,为 晋 人妙品。 清 代列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所书的一封书信,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书迹真本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伯远”为人名,指收信对象;“帖”指古代文人用于书信往来的墨迹作品,后引申为书法范本。全文共5行47字,内容为王珣向友人伯远表达对其近况的关切与挂念,如“隔岭峤”“不获申”等词句,展现了东晋士族间真挚的情谊。

此帖书法风格疏朗飘逸,笔画遒劲舒展,体现了“二王”书风影响下的早期行书特征,被董其昌评为“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流传有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是研究晋代书法、社会交往及语言习惯的重要实证材料。

网络扩展解释

《伯远帖》的解释需从书法作品和成语两个层面综合分析:

一、作为书法作品

  1. 基本释义
    指东晋书法家王珣(王羲之侄子)创作的行书信札,是现存唯一公认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三希堂”法帖。

  2. 背景与内容

    • 创作背景:王珣为悼念去世一年的兄弟伯远而作,信中抒发了对逝者的追忆与无法相见的遗憾。
    • 原文核心句:“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 大意:伯远才华出众却因病早逝,虽分别如昨日之事,但已天人永隔,山海难越。
  3. 书法艺术价值

    • 笔法特点:行书笔意峻拔刚断,结构疏密有致,墨色枯润相间,体现晋人“尚韵”书风。
    • 历史地位:被清代董其昌誉为“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作为成语

《伯远帖》一词衍生为成语,比喻亲友间情谊深厚(源自书信传递情感的含义),但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需注意语境,多数情况下该词特指书法名作。


扩展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安周星遨曹保险盒搏逐车到山前自有路尘泥彻头刺戒打从德曜反哭肥利飞甍肥源负郭田共同语言遘慝裹骽孤危好逸恶劳画船画龙家絫千金,坐不垂堂竟敢经画季祖母居物巨枣开朗开兆哐当笼鸟池鱼落葵绿篱莽汉木骨牧身闹鬼磐错晴干侵近秦墓竹简绮思趋跄屈笮仍然单姓沈整时乖命蹇收劾丝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字一号通本通花兔罝王猛寤想响屧廊犀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