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结在一起的大型军用船只。《魏书·太宗纪》:“帝令连舰上施轒輼,絶其汲路,又穿地道以夺其井。”
“连舰”是一个历史军事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定义
“连舰”指古代战争中连结在一起的大型军用船只,通常用于水战或运输。这种连接方式能增强船只的稳定性或形成防御阵型。
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魏书·太宗纪》,记载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战役中“令连舰上施轒輼(攻城器械),绝其汲路”,即通过连接战船阻断敌方水源。
引申义及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连舰”可引申为形容连续、规模庞大的事物,例如形容舰队阵列、连续的项目或紧密关联的团队。多用于军事、历史或文学领域。
注意:不同典籍对“连舰”的记载一致,均指向其军事用途。如需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魏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释义。
连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其中前一个汉字是“连”,后一个汉字是“舰”。
“连”的部首是“辶”,它的笔画数是7;“舰”的部首是“舟”,它的笔画数是13。
连舰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献中,指的是指挥多艘战舰或船只连结在一起,形成阵型并一同行动。这一舰队行动方式起源于古代中国军事战略,被广泛应用于海战和河战。
繁体字“連艦”是对“连舰”这个词的另一种写法,常见于繁体字的使用地区,如港澳台地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据史料记录,古时候的“连舰”常常一个字接一个字地写,没有合并成一个词。例如,在《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连舰百两,乃重要物件。”
1. 这支海军舰队连舰而行,向敌方岛屿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2. 战争中,我们需要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包括连舰作战。
连舰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组,如连舰队、连舰编队等。
近义词:舰队、船队、舰船;
反义词:分舰、散舰、解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