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夹宣的意思、夹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夹宣的解释

双层的宣纸。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在 上海 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夹宣是中国传统书画用纸的一种特殊品类,其名称源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结构特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一、字义解析

  1. "夹"的含义

    指纸张在抄造过程中采用分层叠加的工艺。古代工匠将纸浆倒入帘床时,通过分次浇注形成两层或多层纸页复合而成,使纸张厚度加倍且结构紧密。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夹"字条目中释义为"双层的衣物或物品",引申为多层复合结构。

  2. "宣"的含义

    特指宣纸,原产安徽泾县(古属宣州府),以青檀皮与沙田稻草为原料,经传统工序制成,具有"墨韵万变、不蛀不腐"的特性。

    来源:《中国造纸史》(潘吉星著)明确记载宣纸的地域命名渊源。


二、工艺与特性

  1. 制作工艺

    夹宣属生宣类别,需经蒸煮、漂白、打浆后,在竹帘上重复捞制两次,形成双层纸体,再经晒纸、剪纸等工序完成。

    来源:《中国传统手工纸工艺》(汤书昆著)详述夹宣的"二次捞纸法"。

  2. 核心特征

    • 厚度加倍:单张纸可达普通宣纸2倍厚度(常见40-50g/㎡增至80-100g/㎡)
    • 韧性增强:纤维交叠结构提升抗撕裂性,可承载反复晕染
    • 墨色表现:中层形成天然墨滓缓冲带,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来源:《文房四宝鉴赏指南》(李兆志著)实测对比数据。


三、应用场景

  1. 书画创作

    适用于大写意泼墨、重彩工笔等需多层渲染的技法,如徐渭、吴昌硕等名家常用夹宣表现墨分五色的效果。

  2. 装裱修复

    因结构紧密,明清宫廷常选用夹宣作为古画修复的命纸(直接托裱画心的背纸),如故宫博物院修复《清明上河图》时即采用特制夹宣。

    来源:《书画装裱技艺》(杜子熊著)记录故宫文物修复案例。


四、历史文献佐证

清代《纸说》(黄兴三撰)载:"泾县纸之佳者,曰罗纹、曰夹贡...夹贡者,其质加厚,可受浓墨,画家宝之。"印证其作为专业书画用纸的权威地位。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商务印书馆, 2021.
  2. 潘吉星. 《中国造纸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3. 汤书昆. 《中国传统手工纸工艺》[J]. 中国科技史料, 1998(04).
  4. 李兆志. 《文房四宝鉴赏指南》[M]. 故宫出版社, 2015.
  5. 杜子熊. 《书画装裱技艺》[M].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6.

网络扩展解释

“夹宣”是宣纸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核心定义为双层的宣纸。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夹宣由两层宣纸叠加制成,相较于单层宣纸(单宣),其厚度和韧性更突出。这种结构使其适合需要较强承墨能力的书画创作,例如写意画或大幅书法作品。

  2. 别名与文献记载
    鲁迅在《书信集·致郑振铎》中提到,夹宣可能也被称为“夹贡”。该文献还列举了其他宣纸种类,如玉版宣、煮硾等,间接说明夹宣在传统书画材料中的地位。

  3. 用途与特点
    双层结构使夹宣具备以下特性:

    • 吸墨性稳定:不易因墨量过多而渗透破损;
    • 耐久性较强:适合装裱或长期保存的作品;
    • 适用范围:常见于装帧、古籍修复或需要厚重质感的艺术创作。
  4. 补充说明
    需注意“夹宣”与“夹贡”是否为同一物存在争议,部分资料将二者视为别名,但具体工艺可能因地域或时代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閟气步卒仓迫长调搊弹家春酲矗削疵醇辞指贷方到老倒书递车跌脚绊手地温饭后非生产劳动粉白黛黑风掣雷行风起云布分进合击负电荷该账勾押诡巧鬼神不测豪儁鲎杓华缨寄辞洁修京样进卷禁魇及时行乐急景掠影浮光良守连月六辔马牌梅词鸣竽迷天步障内燃机泥途爬泳让陆扰乱饶爽融渥善报山根愬冤丝镛团矿枉说晚果汙镘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