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椋子木的意思、椋子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椋子木的解释

木名。又称凉子木、即来、灯台树。《重修政和证类本草·木部中·椋子木》:“椋子木,味甘咸,平,无毒。” 唐 本注:“叶似柿,两叶相当,子细圆,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坚重,煮汁赤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椋子木是汉语中对山茱萸科灯台树(学名:Cornus controversa)的别称,该树种因木材坚硬、纹理细密而得名。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名称源于果实形态与古代油灯托盘相似的特征。该树种树皮灰褐色,叶片互生呈宽卵形,夏季开白色小花,聚伞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核果成熟时呈蓝黑色。

在传统应用中,椋子木的木材曾用于制作家具、雕刻工艺品,其树皮和叶在部分地区民间医学中被用于清热解毒。据《中华本草》收录,其树皮含鞣质成分,但现代药理学研究尚未明确其临床有效性。该树种现多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适应性强,在我国长江流域至东北地区均有分布。

网络扩展解释

椋子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植物学和成语两个角度解释:

一、植物学含义

  1. 基本定义
    椋子木是山茱萸科植物(学名:Cornus macrophylla),别名凉子木、灯台树、松杨等。其木质坚硬,煮汁呈赤色,果实细圆如牛李子,成熟时由青转黑。

  2.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米,叶对生,椭圆状卵形,侧脉5-7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期夏季。

  3.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为心材,性味甘咸、平,无毒。具有养血、安胎、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瘀、外伤等症。唐代《唐本草》已有记载其药用特性。


二、成语含义(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资料提出,椋子木被引申为成语,比喻处理事务需结合实际,避免过度理想化。但此用法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的引申义。


扩展知识

如需更详细的中药学论述或植物图谱,可参考《唐本草》《中药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无一漏川水寸头担纆得凤德水地碓迭鼓动行督师都下恶慧二十六史奋効服箱服信光易官牧耗折衡阳雁断花梨话私毁死慧眼虎神营壶飧交和金液九点烟旧窝掯阻楞楞六月霜啰饭炉烟昧蔽酶原门史觅缝南内拧性欺灭擒绑求化麴道士惹火烧身茹痛三鱓山物梢信首谋疏杰属累硕果累累束影宿勤跳喷通商惠工投金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