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ir a fire and burn oneselfbring trouble upon oneself]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烦,结果害了自己
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 冯氏,都送将出来。——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比喻招来灾祸使自身受害。 沙汀 《淘金记》十四:“那个名叫 钟老善人 的老头,摸着胡子狠狠盯她一眼,警告她不要惹火烧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李桂荣 估量 白 家是干属,怕把事情闹大了,区上县里派人来调查,惹火烧身,反倒不美。”
“惹火烧身”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因自身行为不当而招致麻烦或灾祸。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引火焚烧自身”,比喻因主动招惹危险或麻烦,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核心含义强调自找麻烦、自招灾祸,常用于警示人们谨慎行事,避免鲁莽或轻率的行为。
结构分析:
出处:
最早见于明代小说《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适用情境:
形容某人因多管闲事、挑衅他人、忽视风险等行为,最终引致自身麻烦或损失。例如:
例句:
“他本想揭露对方的隐私,却因证据不足反被起诉,真是惹火烧身。”
“惹火烧身”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类行为中常见的“主动招致灾祸”的规律。其核心在于强调自我责任,提醒人们审慎行动,避免因轻率或贪婪导致不可控的后果。
《惹火烧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引起了麻烦或灾祸,比喻自找苦恼或自作自受。
《惹火烧身》的拆分部首为火和身,总共有14画。
《惹火烧身》最早出现在《韩非子·有度》一文中,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或麻烦。
《惹火燒身》是《惹火烧身》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作「惹火燒身」。随着时间的流逝,字形发生了变化,演变为现在的「惹火烧身」。
他的冒失行为终于惹火烧身,被老板开除了。
引火自焚、火中取栗、自掘坟墓。
自作自受、造孽自盈。
趋吉避凶、明智行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