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绑的意思、擒绑的详细解释
擒绑的解释
捕捉捆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乘各官上抚院衙门,蜂拥擒绑胁从。”
词语分解
- 擒的解释 擒 í 捉拿:擒拿。生擒。就擒。欲擒故纵。擒贼先擒王。 纵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绑的解释 绑 (綁) ǎ 捆,缚:捆绑。绑架。绑扎。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擒绑"是一个汉语复合动词,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擒”和“绑”的本义及组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
-
核心含义:
“擒绑”指捉拿(擒获)并捆绑(束缚)。它描述的是将目标对象(通常是人或动物)制服、捕获,并用绳索等工具将其身体束缚起来,使其失去行动自由的过程。它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目的性——先制服再束缚,目的是完全控制对象。
-
字义解析:
- 擒 (qín):本义指捕捉、捉拿、捕获。常指通过武力或计谋将人或动物抓住、制服,使其无法逃脱。例如:“擒贼”、“擒拿”、“生擒”。
- 绑 (bǎng):本义指用绳索、带子等缠绕、捆扎、束缚。目的是固定物体或限制人的行动自由。例如:“捆绑”、“绑缚”、“绑起来”。
- 组合义:将“擒”和“绑”组合成“擒绑”,其意义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表示制服并加以束缚这一完整动作序列的复合动词。它比单独使用“擒”或“绑”更具体地描述了从控制到限制自由的整个过程。
-
使用场景与语境:
“擒绑”一词常用于以下语境:
- 军事、治安行动:描述士兵、警察等制服并拘捕敌人、罪犯或嫌疑人。例如:“士兵们迅速将敌探擒绑。”
- 文学描写(尤其古典小说、武侠):用于描写打斗场面中一方制服另一方并将其捆绑的情节。例如:“几个庄客一拥而上,将那闹事的汉子擒绑了。” (此例参考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情节描述方式)
- 历史叙述:描述古代战争中俘虏敌人或处置叛乱者的行为。
- 比喻或引申:有时可用于比喻完全控制或束缚某人(非物理层面),但此用法相对较少。
-
语义侧重:
“擒绑”侧重于动作的过程和结果,强调通过强制手段实现对人身的完全控制。它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抗性色彩。
“擒绑”意指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将目标对象(人或动物)制服(擒)并用绳索等工具束缚(绑)起来,使其彻底失去行动自由。它是一个描述从制服到束缚这一完整控制过程的复合动词,常见于军事、治安、历史及文学(尤其是古典、武侠题材)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擒绑”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为捕捉并捆绑,常用于描述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制服并控制目标对象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析:
-
基本释义
- 拼音:qín bǎng
- 结构:“擒”为左右结构,“绑”为左中右结构。
- 字义分解:
- 擒:指主动抓捕,如“擒贼先擒王”;
- 绑:指用绳索等工具捆扎,如“绑缚”。
-
语境与出处
-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描述武力行动的语境。例如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记载:“乘各官上抚院衙门,蜂拥擒绑胁从。”,描述了一种群体性抓捕捆绑的场景。
-
使用特点
- 强调先制服后控制的过程,通常涉及暴力或强制手段;
- 现代使用较少,更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览...
板花报罗兵祭波士顿差发偿负昌辉常宿程式楚乡黨難黨信丹浦打抢雕甿定武石刻分飡焚削夫须感篆格术行距花础惶然家货捡押祭仆儁出凯宴雷声大,雨点小另案留愍盲翁萌发旻苍年度派定炮击飘萧旗兵凄寥气象一新七夕钱全智全能鳃孔三国上指盛主伸缩性施衿结褵势霎适性忘虑饰琢四集孙络讨呵欠无统下马碑翔麟紫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