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楞楞的意思、楞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楞楞的解释

(1).凸起显露貌。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二章一:“ 雷大鹏 一见几年来的老首长,变成这么瘦骨楞楞的,不禁吃了一惊。”

(2).象声词。 叶圣陶 《绿衣》:“潮水似的狂风在空际涌过,震得我室的窗楞楞地响。” 梁斌 《红旗谱》二一:“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把小刀子,用手一摸刀锋,噌楞楞地响。”

发呆貌。《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何小姐 穿着件湖色短绸衫儿,一手扣着胸坎儿纽子,一手理着鬢角儿,两个眼皮儿还睡得楞楞儿的,从卧房里出来。” 沉从文 《萧萧》:“有一天,又听人说有好些女学生过路,听过这话的 萧萧 ,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楞楞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 欧阳山 《苦斗》六三:“吃完了饭,她两只眼睛楞楞地望着 胡杏 出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楞楞”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区分。以下是综合多个词典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形容呆愣、迟钝的状态

    • 指人或事物反应迟缓、神情木讷的样子。例如:“他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得楞楞地站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
    • 近义词:呆滞、发愣。
  2. 形容物体凸起显露的形态

    • 多用于描述物体表面棱角分明或骨骼突出的状态。例如:“老人瘦骨楞楞的手臂上布满皱纹。”(出自《红旗插上大门岛》)
  3. 象声词

    • 模拟物体摩擦、碰撞或风声等声响。例如:“狂风刮过窗棂,发出楞楞的响声。”(出自叶圣陶《绿衣》)

二、使用注意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出处,可参考《红旗插上大门岛》等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楞楞: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楞楞”(lèng lèng)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人或物动作呆板、迟缓,也可指思维迟钝或愚笨。

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是“木”字的变体,表示与木材、木头有关;右边的是“冷”字的部首,表示与寒冷、冷酷有关。楞楞的笔画数为12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楞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卦象。周易中的“乾卦”象征天,由三个“一”组成,上下两个一表示向上向下,中间一个一表示停滞不前。后来,人们将“乾”同音字叠加,形成了“楞”,表示卦象中的静止状态。而在楞字的基础上再加上木的部首,表示行动僵硬、呆滞。

传统的繁体写法为“棱棱”,与现代简体中的“楞楞”意思相同,形状稍有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多种多样,有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形式。其中在隶书中,楞楞的写法为“㠯㠯”,在楷书中则演变为现代的“楞楞”写法。

例句

1. 小明听到这个问题后,楞楞地站在那里,好像他在思考。

2. 婴儿刚刚学会走路,腿脚还有点楞楞的。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楞头楞脑、楞住、愣住、呆若木鸡。

近义词:愣、呆、木讷。

反义词:灵活、敏捷、聪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