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连袂。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参见“ 连袂 ”。
“连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携手同行”,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该词由“连”(相连)和“袿”(古代妇女上衣或衣襟)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衣襟相连,引申为多人结伴而行。其含义与“连袂”(手拉手、结伴)相近,强调共同行动的状态。
文学用例
清代钮琇《觚賸·燕京元夜词》曾记载:“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此处描绘了元宵节女性群体携手夜游的场景,凸显节日氛围与社交习俗。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女性集体外出的情景,常见于诗词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词源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连袿(lián b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长袍。
连袿的部首是衣(yī),总笔画数为8画。
连袿在《说文解字》中没有详细解释,但它是由“连”和“袿”两个字组成的。连的本义为连接、接续的意思;袿即长袍。
繁体字为連襢。
在古代,连袿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连袿的“袿”字有时会写作“褜”,而“连”字可能会写作“亦”或“秉”。
1. 他穿着一件华丽的连袿。
2. 那位年轻人的连袿上绣着精美的花纹。
连袿可以与其他汉字结合形成一些组词,例如连袿鼓、连袿裤等。
近义词:
长袍、长衫、长衣。
反义词:
短衣、短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