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旌的意思、连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旌的解释

犹连旗。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云艫掩江汜,千里被连旌。” 隋 薛道衡 《渡北河诗》:“连旌映潊浦,叠鼓拂沙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旌是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军队中相连的旗帜,常用于形容军阵严整或军队浩荡的场面。以下为详细释义及权威出处:


一、基本释义

连旌(lián jīng)指相连的旌旗,特指军队行进或列阵时密集排列的旗帜。

出处: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27页:

“连旌,相连的旌旗。形容军阵严整。”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象征军威与阵势

    古代战争中,旗帜的数量与排列体现军队规模及士气。

    例:《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军“连旌蔽日”,形容旌旗密集如云,遮蔽日光,凸显军容之盛。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3册第245页。

  2. 代指军队整体

    因旗帜为军队指挥标志,“连旌”可借代整个部队。

    例: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中“连旌千里”,指连绵千里的行军队伍。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987页。


三、文化内涵

“连旌”不仅描述物理场景,更承载军事权威与集体协作的象征:


四、现代关联

该词虽罕用于口语,但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文学创作,如:

“昔年连旌出塞,今日故垒萧然。”(清·顾炎武《秋山》)

其意象仍活跃于成语“旌旗蔽空”(形容声势浩大),延续古意。

来源:《军事大辞海》(长城出版社,2000年)第789页。

网络扩展解释

“连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ián jī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连旌”指“连旗”,即相连的旗帜,常用于描述古代军队或仪仗中旗帜连绵的景象。例如南朝宋诗人鲍照在《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中写道:“云艫掩江汜,千里被连旌”,形容战船蔽江、旌旗延展千里的壮阔场面。

  2. 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连续的胜利或荣誉”,象征一系列成功或荣耀的延续。例如形容个人或团队在比赛、事业中屡获佳绩。

二、文献用例

  1. 古代诗文中的运用
    • 鲍照的诗句通过“连旌”展现军队的浩荡气势;
    • 隋代薛道衡《渡北河诗》中“连旌映潊浦,叠鼓拂沙洲”则描绘了旗帜与鼓声交织的沙洲场景。

三、权威性说明

四、总结

“连旌”核心含义为“相连的旗帜”,多见于古典文学;引申为“连续胜利”的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耶娘薄嬷鄙近避酒冰絃玉柱词札丹阙道头会尾敦阜封拜凤京风树之感戆眼子干名采誉咯崩割让个子宫使贵事海童画毂黄手驾曹焦山加日鯨吞近似口诏狂吟赁金李煜珑玲龙绡緑惨红愁卖主求荣嫚駡末疾内镇腻滞滞逆种女招待员盘突皮簧庆腾三言讹虎上士烧饼韶部头社威擅势石君宝霜花踏臂它岐替戾冈团校王许闱战毋或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