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耆指的意思、耆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耆指的解释

语出《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郑玄 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与服戎,不亲学。”后以“耆指”谓年老。 宋 程俱 《自宽吟·戏效白乐天体》:“吾生忧患餘,年忽见耆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耆(qí)是汉语中表示年老的会意字,本义指六十岁的长者,后引申为泛指年老、德高望重之人。其释义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本义:六十岁老人

    《说文解字·老部》载:“耆,老也。从老省,旨声。”段玉裁注:“《曲礼》:‘六十曰耆。’”古代以“耆”特指六十岁长者,如《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泛指年高者

    后扩展为对高龄者的通称,如“耆老”“耆年”。例《庄子·寓言》:“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是耆艾(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之言也。”

    来源:《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3. 强横、固执之义(通“嗜”)

    《诗经·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郑玄笺:“耆,老也。天须假此二国,养之至老。”一说“耆”通“嗜”,表欲望强烈。

    来源:《毛诗正义》(汉·郑玄笺)


二、现代用法


三、字形演变与会意

“耆”由“老”(省形)与“旨”(表音兼表意)构成。“旨”本义甘美,合体暗示年长者阅历丰富、智慧醇厚。《汉字源流字典》析其形:“象老人扶杖,以旨表声,兼表老人品味人生之意。”

来源:《汉字源流大字典》(谷衍奎编)


四、文献例证

  1.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郑玄注:“黄发,老人发白复黄也;台背,背有鲐文,皆寿征。耆老之称。”
  2. 《汉书·艺文志》:“《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耆老相传,云失其本经。”

参考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耆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经典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词源出处
    “耆指”出自《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郑玄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与服戎,不亲学。”意指人到六十岁时称为“耆”,此时不再亲自参与军事或学习,而是通过“指使”(指挥、指派)他人完成事务。

  2. 核心含义

    • 耆:原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礼记》),后泛指年老()。
    • 指:此处为“指使”,即指派、管理。
      合称“耆指”代指年老且不再亲力亲为的状态。
  3. 用法示例
    宋代程俱在《自宽吟·戏效白乐天体》中写道:“吾生忧患餘,年忽见耆指”,以“耆指”自述年老之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逼立不务正业猜摩朝机逞愿承允矗然寸愿戴季陶打撒手儿狄盐凤凰窗焚林而田付法改正甘心瞑目格化攻昧规阙好大华贯驩说葫芦依样浑质蛟龙玉匣结业饥沴尽美尽善九川老眼光陵轹留空龙尾麋芜耐普尔逆负女孽平至亲厚琼楼金阙茕茕秋序气象卫星去处榷赋曲蟮睿睠稍工十二表法诗薮私单炭炉探赜索隐鬀髻王老五瓮头香宪件限局僩然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