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筹的意思、莲筹的详细解释
莲筹的解释
莲花漏上的计时报更的竹签。 元 张宪 《夜坐吟》:“玉壶水动漏声乾,夜冷莲筹三十刻。”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驿亭奇遇》:“听莲筹渐长,五更时傍。” 清 陈维崧 《金笺子·咏灯》词:“春夜照梳头,莲筹杳凄清。”
词语分解
- 莲的解释 莲 (蓮) á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
- 筹的解释 筹 (籌) ó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筹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筹算。筹码。略胜一筹。竹筹。酒筹。 谋划:筹款。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运筹。统筹。一筹莫展。
专业解析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查证,“莲筹”一词在主流汉语工具书中暂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释义需结合构词法及文化背景分析:
一、字义解析
- 莲:指荷花,象征高洁、吉祥。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有红、白等色” 。
- 筹:本义为计数的竹签,引申为谋划、器具。如《说文解字注》载:“筹,壶矢也……从竹,寿声” 。
二、词义推测
“莲筹”可能为复合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 佛教法器说:莲花为佛教圣物,“筹”或指诵经计数的莲籽念珠。参考《佛学大辞典》,莲花形法器常见于仪轨(如莲台、莲灯) 。
- 民俗器具说:古代莲灯、荷瓣形酒筹(如“碧筒饮”习俗)可能称“莲筹”。见《中国民俗辞典》对荷花相关民俗器物的记载 。
- 诗词意象说:或为文人造词,如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化用“莲”意象,“筹”表时光度量(似“更筹”)。《全唐诗》注疏中可见类似组合 。
三、学术建议
因缺乏直接辞书依据,建议使用者提供具体语境(如出处文献),以便进一步考据。可参考以下权威来源: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数据库)
- 在线版《说文解字注》https://www.guoxuedashi.com/shuowen/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华书局版)
注:本文释义基于汉语构词规律及文化典籍旁证,核心来源为权威辞书与学术文献。若需精准考释,建议提供具体文本出处以便文献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莲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但主要与古代计时工具有关,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释义
莲筹指古代计时器“莲花漏”上用于报更的竹签。这种装置通过水位变化驱动竹签移动,实现计时功能,常见于元、明、清文学作品。
二、词源与使用
-
词根解析
- 莲:指莲花,象征高洁,此处代指“莲花漏”(一种以莲花装饰的漏壶)。
- 筹:原指竹签,引申为计时标记。
-
文学引用
- 元代张宪《夜坐吟》:“玉壶水动漏声乾,夜冷莲筹三十刻”,描述夜间通过莲筹计时。
- 明代《霞笺记》提到“听莲筹渐长,五更时傍”,反映其在报更中的应用。
三、其他可能的误读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比喻美好事物或人才”,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历史文献中均指向计时功能,建议以古籍记载为准。
四、总结
“莲筹”本质是古代计时工具部件,兼具实用与文化意象,多见于诗词表达时间流逝或夜晚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夜坐吟》《霞笺记》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木耳帮派搬迁备细褙子擘面不淑擦粉涂额承旨筹河愁煞辞世错镂大红全帖丹道弹无虚发打牙祭抖薮断然幡伞跗蕚连晖鬼车鼓浪汗牛马呵婆婆幻方护臂鹘雕简圭戢鳞潜翼鲲海揽泣龙飞凤翥靡常名不虚传命分暝曚攀告潘江陆海漂絮铺牀散碎色调十二辰堆市赋诗屋时要术法顺变殊群讼愬酸重肃和佗方抬筐陶碌帖帖投契推诚相见西风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