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鸟跡书 ”。
亦作“鸟蹟书”。1.鸟篆。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二:“遗我鸟跡书,飘然落巖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参见“ 鸟篆 ”。
(2).指鸟的爪迹。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鸟迹书”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鸟篆”
鸟篆是古代篆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模仿鸟的形态或爪迹,具有装饰性,常见于印章或铭文中。例如,唐代李白在《游泰山》诗中提到“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巖间”,这里的“鸟迹书”即指字形奇特的古文字。
指鸟的爪迹
字面意义为鸟类在沙土、雪地等表面留下的足迹,常被用作文学比喻。宋代陆游《题庵壁》中“雨过庭餘鸟迹书”一句,便是以鸟迹比喻自然之趣。
需注意,“鸟迹书”在部分文献中写作“鸟蹟书”(“蹟”为“迹”的异体字),但含义一致。若需进一步了解鸟篆的具体字形或相关诗词,可参考《古代书体辞典》或《全唐诗》等典籍。
《鸟迹书》是一本记录和描述鸟类迁徙和足迹的书籍,通常由鸟类学家或观鸟爱好者编写。这本书可以包括对鸟类迁徙规律的观察、记录鸟类到访的地点、时间和数量以及鸟类的足迹形状等信息。
《鸟迹书》的拆分部首为⺥(隹)和亻(人字旁),具体拆解如下:
鸟(鳥):由部首亻和声符九组成,总共10画。
迹:由部首⺥和声符即组成,总共9画。
书:由部首⺈和声符式组成,总共10画。
《鸟迹书》一词是汉语词语,源自中国文化。在汉字的繁体字中,鸟(鳥)字保持不变,迹字变为蹟,书字变为書。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鸟字一般更加形象,鳥的字形与现代写法类似,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鸟。迹字的古代写法有些变化,如迊、勉、激等,书字的古代写法有書、書、書。
1. 他编写了一本非常详细的《鸟迹书》,记录了各种鸟类在这个地区的迁徙和足迹。
2. 为了更好地观察鸟类的迁徙规律,科学家阅读了大量的《鸟迹书》。
- 鸟类:形容词鸟类的;动词鸟类群集
- 迁徙:名词迁徙路线;动词迁徙至
- 足迹:形容词足迹清晰的;动词留下足迹
- 鸟类书:鸟类图鉴、鸟类手册
- 迁徙学:迁移研究、迁徙生态学
- 踪迹记录:踪迹观察、迹象记录
- 非鸟类:兽类、昆虫
- 驻留:停留、滞留
- 清空:抹除、删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