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后以为 吴刚 的代称。 清 钱谦益 《效欧阳詹玩月》诗:“ 西河仙人 只有口,喙长三尺不顾后。”
“西河仙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西河仙人”是吴刚的代称,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的记载。传说吴刚因学仙时犯错,被贬至月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形成永恒的惩罚。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形容“无拘无束、超脱世俗之人”,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为现代泛化解读。
吴刚伐桂的故事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共同构成月宫神话体系,成为古代文人诗词中“孤独”“永恒轮回”的象征意象,如清代钱谦益曾以“西河仙人”喻指吴刚(《效欧阳詹玩月》)。
《西河仙人》是一个成语,意为生活在西河之地的仙人。西河是一个指代特定地方的名词,而仙人则是指神仙、神话中具有超凡能力的存在。因此,该成语形容一个人过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拥有超凡能力。
《西河仙人》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西、河、仙、人。
西的部首是西部,河的部首是水部,仙的部首是人部,人的部首是木部。
西河仙人的拆分笔画分别是5画、8画、9画、2画。
《西河仙人》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山海经》中,描述了一个生活在西河地区的仙人。后来,这个词汇逐渐被人们用来比喻生活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中,品行高尚的人。
在繁体字中,西河仙人的书写形式没有改变,仍然是「西河仙人」这几个字的组合。
在古代中国,西河仙人一词的汉字写法并无太大变化。可以按照现代的书写形式来表示,即「西河仙人」。
1. 那个老人从未外出过,真是个西河仙人。
2. 他以慷慨大义的品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真可以说是个现代的西河仙人。
- 西方:指西面的方向。
- 河流:指横贯而过的江河水流。
- 仙缘:指获得修炼仙术的因缘。
- 天人合一
- 道门高人
- 神仙人物
- 人世凡人
- 尘世俗人
- 平凡凡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