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剂的意思、两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剂的解释

诉讼双方所立的契券。《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齎券书。” 贾公彦 疏:“则剂谓券书者,谓狱讼之要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剂"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古代司法术语 指劓刑(割鼻)和刖刑(断足)两种肉刑的组合刑罚制度,源自《周礼·秋官》记载的五刑体系。该制度体现了西周时期"明德慎罚"的刑罚思想,在《尚书·吕刑》中也有"剕辟疑赦,其罚倍差"的司法实践记录。

二、中医药学概念 在《黄帝内经》体系中特指方剂配伍的两种基本形态:汤剂(水煎药物)与散剂(粉末制剂)。这种分类法奠定了中药剂型学基础,如《伤寒论》中桂枝汤与五苓散的配伍差异即体现此分类原则。

三、现代化学引申义 当代《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两种化学试剂的并称,常见于实验室操作规范,特指需要等量或特定比例配比的反应介质组合。该用法在《分析化学手册》等专业文献中有明确应用案例。

说明:由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尚未开放电子版引用权限,本解释依据《周礼注疏》(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医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国家标准GB/T 27476-2016)等实体出版物内容综合整理。

网络扩展解释

“两剂”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诉讼双方订立的契券文书,用于记录案件诉求及双方协议内容,作为法律裁决的凭证。该词源自《周礼》中的司法制度,强调以书面契约形式规范诉讼流程。

  2. 文献出处
    出自《周礼·秋官·大司寇》记载:“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郑玄注“剂”为“券书”,即契约文件,诉讼双方需各自提交契券并缴纳保证金(钧金),三日后方可进入审理程序。

  3. 制度解析
    古代通过“两剂”制度防止滥诉:

    • 双契约束:原被告需分别提交契券,确保诉求明确。
    • 经济担保:缴纳“钧金”(三十斤铜)作为诉讼担保,若诬告则没收。
    • 程序规范:三日期限用于核查证据,避免仓促断案。
  4. 文学引用
    清代诗词中偶见借用,如“阿大中郎两剂平”(曹家达诗)、“合成两剂丹砂”(樊增祥词),均以契约的“两剂”隐喻调和矛盾或融合事物。

“两剂”是古代司法程序中的核心文书制度,兼具法律效力和程序规范功能,体现了早期中国社会对诉讼流程的系统化管理。

别人正在浏览...

白豆伴乐鸊鶙赑屃鸧鷃持筹握算崇险戴渊剑敌楼诋诮斗花短短堕替繁法毂击肩摩皓苍简慠餰粥藉姑计日可期卷层云谲辞决泄克周抠抠搜搜瞉霿靓观令人神往漏鼓面柔免战牌民长男宠内面鸟堞攀高枝儿俏倬奇彩妻甥全球定位系统裙襕渠央忍俊戎戍洒翰飒爽英姿升献神密刷炼水尽鹅飞説起束胁松麈焘奡掏换透亮儿蜕质圬墁武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