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酌取。谓裁度而取用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县官羈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当部送者,量远近裁取,以三月刻纳,不取其息。” 明 李东阳 《封太孺人杨母熊氏墓志铭》:“手自织辟,畜鷄豚,易钱穀,为朝夕费。裁取自给,餘悉致京师为旅资。”
"裁取"是现代汉语中由"裁"和"取"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及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裁"本义指用刀剪分割布帛,《说文解字》注"裁,制衣也",后引申为衡量、决断;"取"甲骨文字形作手持耳状,本义为捕获战利品,后衍生出选择、采用之意。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式复合词,核心语义为"经裁断后选取"。
二、文献用例(《汉语大词典》第12卷): 该词可见于宋代文献,苏轼《与朱鄂州书》载:"所获贼人皆戮于市,其胁从裁取甚轻",此处"裁取"特指司法审判中对从犯的量刑裁夺,强调在律令框架下进行选择性处罚。明清小说中亦见"裁取云霞为锦衣"的诗意表达,此处指向自然素材的审美化选取。
三、现代语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 当代语言使用中,"裁取"多指:(1)摄影构图时的画面取舍;(2)文献编辑时的内容筛选;(3)服装定制中的面料剪裁工序。其动作过程包含"裁剪"与"选取"的双重行为特征,常见于艺术创作和技术操作领域。
注:本释义综合参考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辞书编纂成果。因涉及版权保护,具体引文恕不提供网络链接。
“裁取”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分析:
字面拆分
可能的含义推测
注意事项
由于当前未搜索到相关权威释义,以上分析基于字义和构词逻辑推导。如需进一步探讨,请提供具体使用场景。
爱素好古备取冰解不絶如缕苍狗缠磨头城险抽肠圌山氐土貉犯节气翻天印丰居凤舞鸾歌够瞧管络诡髻孩儿鬨争画夹江云渭树艰剧骄怠娇俏寄籍疾径锦鲤荩献臼齿克里姆林宫狂电老头儿老爷子连缠岭北领闻砢确率示毛丁马套眸光磨问亲近七盘全科人儿鹊填河曲俗躯腰戎旗如花似朵神命水行谇帚德耡贴实通水宛笃箱牛枭悖小象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