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凌波的意思、凌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凌波的解释

(1) [rushing waves]∶急速奔流的水波

(2) [(like fairies) walking over ripples]∶形容女子脚步轻盈,飘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详细解释

(1).在水上行走。 汉 庄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骋逸策迅者,虽遗景而不劳;因风凌波者,虽济危而不倾。” 唐 骆宾王 《櫂歌行》:“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邛李生》:“乃携手凌波而度,径入山寺中。”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咏风兰》词:“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2).指波涛。《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在前,簫筠发音於后,足下鹰扬其体,凤观虎视,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吕延济 注:“言酒多如水之波澜也。” 晋 郭璞 《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轻埃渐弭,泛空碧之横云;曳绪繄收,失凌波之迴雪。”

(3).比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韈生尘。” 吕向 注:“步於水波之上,如尘生也。” 唐 羊士谔 《酬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诗:“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拂暗尘。” 宋 周邦彦 《瑞鹤仙·高平》词:“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説甚么凌波纤步,轻盈欲飞。”《天雨花》第十三回:“金莲三寸凌波小,果然好个佳俊人。”

(4).指美女的脚。 金 刘迎 《闻丘丈晚集庆寿作诗戏之》:“红烛影纱闻唤马,翠罗承韈见凌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细柳 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更细。”

淩波:1.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晋 束晳 《补亡诗·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韤生尘。”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寧殊值行雨,詎减见凌波。”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想他凌波偏称,罗袜内藏着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钱舜举 《华清出浴图》云:‘…… 沉香亭 北何人见,偷写《凌波飞燕图》。’”

(3).奔腾的波浪;波涛。《文选·郭璞<江赋>》:“抚凌波而鳧跃,吸翠霞而夭矫。” 李善 注:“《广雅》:‘凌,驰也。’《上林赋》:‘驰波跳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凌波"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行走于水波之上

指轻盈踏水而行,多形容体态飘逸。典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神在水面行走的仙姿。此意象成为后世文学中超凡脱俗的经典符号,如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凌波仙子生尘袜"即化用此典。

二、引申义: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

延伸指女子步履轻盈之态,如《醒世恒言》中"罗袜双钩,恰似凌波仙子"。在传统艺术中,"凌波"步态常见于戏曲舞蹈,体现中国美学对"行云流水"动态美的追求。相关研究可见《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文化意象:水仙花的雅称

因水仙常植于清水白石间,亭亭玉立如踏波而立,故得名"凌波仙子"。明代《群芳谱》载:"水仙花江南处处有之,雅号凌波客。"此别称体现中国人以物喻情的诗意思维,相关记载见于《中国植物古籍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凌波"词条
  2. 曹植著《曹子建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象晋《群芳谱》(明代古籍影印本)
  4. 袁禾《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凌波”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可作多角度解读:

  1. 字面意义:水波与行于水上

    • 原指急速奔流的水波(如),或直接代指波涛()。例如《江赋》中“抚凌波而凫跃”即描绘水波荡漾的景象。
    • 引申为在水上行走,常用于神话或文学想象。如《哀时命》中“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形容渡水之态(、)。
  2. 文学意象: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 最经典的用法源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比喻美人步履如踏碧波般轻盈曼妙(、)。
    • 后世诗词中沿用此意,如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以“凌波”暗喻佳人芳踪(),周邦彦词中“凌波步弱”亦为此类描写()。
  3. 人名与象征寓意

    • 作为名字,“凌”取超越、高远之意,“波”象征水浪或勇于挑战,组合后寄寓志向高远、勇往直前(、)。

该词既具自然景象的写实性,又因文学化用衍生出美学意象,兼具动态与柔美的双重意境。

别人正在浏览...

避雷器陛下程砚秋紬绎传报醇醪大李将军大辂酖杀动如参商炖煌遁逸恶水梵王宫飞黄腾踏副次负疚冈岵功捷跪下果行毫巴加盖湔拔鞠诲啃声刻瑑口子恇迫款列库簿袴衩喟然太息兰室老爷们棱官庙画抹着阎王鼻子木榻穿墓田抛调劈棱简贫惫气哼哼清昼绳准神乎释提桓因祀贡他山之石天道好还蹄筋桶子透骨金退名托名问当先事小鹿触心头鞋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