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冯至的意思、冯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冯至的解释

(1905-1993)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河北涿县(今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及《杜甫传》、《德国文学简史》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需结合其文学贡献与学术背景综合阐述:


一、基本释义

冯至(Féng Zhì)

  1. 人物特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沉思型诗人”的代表,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创作融合西方哲学深度与中国古典意境,代表新诗艺术高峰。
  2. 学术身份: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专注于德语文学研究与歌德、里尔克等作品的译介。

二、文学成就与代表作

  1. 诗歌创作

    • 《十四行集》(1942):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里程碑,以27首十四行诗探讨生命、孤独与永恒,融合存在主义哲思与自然意象(如“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 《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早期诗集展现抒情性与社会关怀,如《蛇》《吹箫人》。
  2. 翻译与学术贡献

    • 译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奠定德语文学译介权威。
    • 学术著作《杜甫传》《论歌德》开创中西文学比较范式。

三、词典释义的权威参考

汉语词典对“冯至”的释义需依托文学史评价,可引用以下来源:

  1. 《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冯至的诗歌以凝练的意象与形而上的沉思,拓展了新诗的哲学深度,其《十四行集》被视为1940年代诗歌艺术巅峰。”

  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冯至的创作受德国浪漫主义与存在主义影响,在战乱年代以诗性智慧观照人类生存困境,兼具古典韵律与现代性。”


注:词典释义的局限性

由于“冯至”为专有名词,普通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仅注音释义(如“冯:姓氏;至:到达”),其文学意义需参考专业文学工具书或学术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冯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作为人名的解释(主要含义)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其生平与成就包括:

  1. 教育背景:1930年留学德国,获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
  2. 学术与创作:
    • 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等,诗歌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
    • 研究领域涵盖杜甫研究(《杜甫传》)、德国文学(《德国文学简史》)。
  3. 社会职务: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

二、作为成语的争议性解释

部分词典(如、2)提到“冯至”可作成语,释义为“志向高远,追求极致”,由“冯”(推动)和“至”(极致)组合而成。但需注意:

补充说明

、5中关于冯至原名“冯景龄”“冯顺安”等信息存在矛盾,经比对高权威来源(如),正确原名为冯承植,其他表述可能为笔名或误记。

别人正在浏览...

懊悔无及白首不渝边须擘纑潮汛鸱义春醁登擢低微豆秧发明者凡小肤泛浮性戆拙干尸高闱公休日搆煽古风国书孤嶂好躭躭横术红烫烫怀子滑剂家败人亡俭固洁慎金龟子亢藏吭吭吃吃了慧离蔬释跷鸾颠凤倒马路铓颖没心面发面自秘戏图墨兰蹑足其间衾寒枕冷七推八阻祛尘如风过耳蓐医省议实打实受时固受民收阴说卫桃花扇通秀无穷门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