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
“六节”一词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古典文献的详细解释:
六种通行信物
指古代卿大夫朝聘天子或民众跨国通行时使用的六类符节凭证。根据《周礼·秋官·小行人》记载,不同地区使用不同材质的节:山国用金属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竹制管节。
马匹的行止节度
出自《周礼·夏官·趣马》,指训练良马时需规范的六种动作节奏,包括行、止、进、退、驰、骤。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引王应电注,强调通过饮食调节与动作训练来掌控马的习性。
人的六种情感
汉代荀悦在《申鉴·政体》中将“六节”引申为人的基本情感,即好、恶、喜、怒、哀、乐,黄省曾注解认为这是人性与政体关联的重要体现。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六节”偶尔被引申为形容仪态庄重或正式场合的礼仪规范(),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古籍依据,可能为现代衍生义。如需深入考证,建议查阅《周礼》原文及汉代注疏。
六节(liù jié)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天中的六个时段,即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
六节的部首是十字旁(十字丨),总共有7个笔画。
六节一词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在古代人们以一夜的醒与眠时间来划分一天,认为一天分为六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两小时。六节表示了不同时间段的特征。
六节的繁体写法为「六節」。
古代的「六」字写作「陸」,字形中间上下两横代表了六个时辰,既表示了「六节」的意思,也体现了其对时间的划分。
1. 我通常早上的六节时间用来锻炼身体。
2. 在这六节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傍晚时分。
六节阳、六节气、六节年
日间
不划分时间段
暗花百草霜白牡砭割豳谷碧玉年钗梁凤吹求刺填大门户刁顿墆积冬窝子端切佛树挂鞭光芒四射圭窬函邀还原反本见证谏止假日经济惊竦俊灵抗旌寇边两蜀林牙礼轻人意重梦九猕猴戏墓堂丕则破雾恰限青塞日旰忘食荣近僧録善敌饰洁手拜受块素结铁瓮亭曈通朗屯厄土铏外头人忘齿枉死城帷闼稳便文蜃狭径咸韺效驽骀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