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力、效劳之谦词。《封神演义》第三回:“末将愿效駑駘,以尽犬马。”
“效驽骀”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iào nú tái,主要用于表达效力或效劳时的谦逊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效驽骀”通过自贬才能的方式,强调忠诚与奉献的意愿,是汉语中体现谦逊文化的典型词汇。如需查看更多例证,可参考《封神演义》原文或成语词典。
《效驽骀》是一个成语,意为效法古代名马驽和骀的优秀品质和特点。表示褒奖、称赞人们能够学习优秀榜样,追求卓越的品质和能力。
《效驽骀》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效驽骀》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离娄上》:“子夏至于齐,见门人之资于圣人者,面有所公载,足多步行,色不反白者,子路立而说之,已而问于孟子。子路曰:饮食男女,万岁不厌义,则君子效驽骀,人后效之,何敢不多由余哉?”意为孟子的门徒子夏在齐国看到了那些追随圣人的学生,他们容貌端正,行走坚定,没有一点反对圣人的迹象,子路看到后,立即向孟子表达欣慰之情,并问道:“以君子多次不厌倦的忠诚来看,难道其他人不应该效法他们吗?”
《效驽骀》的繁体写法为「效駑騊」。
古时候的《效驽骀》写法如下:
效:效字的古代写法是「效」,指教导、劝课。
驽:驽字的古代写法是「駑」,指卑微、相对于良马而言。
骀:骀字的古代写法是「駘」,指马跑得慢而不大行,也比较卑微。
他一直以来都效驽骀,对待工作非常认真。
效法、效力、驽马、驽钝、骀荡、骀背
学习楷模、追随先辈、模仿别人
违背楷模、不学好、违反榜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