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习见的意思、习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习见的解释

[be commonly seen] 常见

详细解释

常见。《后汉书·黄琼传》:“初, 琼 随父在臺阁,习见故事。” 晋 郭璞 《<山海经>序》:“夫翫所习见,而奇所希闻,此人情之常蔽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车户 李旺 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平时,人们很少注意这身边习见的事物,很少注意这黄土山岭、红土山沟和那家乡上空的云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习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经常见到、常见的事物或现象。它强调因反复接触而形成的熟悉感,通常带有中性或略微消极的意味(暗示因常见而可能不被重视或缺乏新意)。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合成:

    • 习 (xí): 本义是小鸟反复试飞,引申为学习、练习、反复接触而熟悉、习惯。《说文解字》释为“数飞也”。
    • 见 (jiàn): 本义是看到、遇见、接触。
    • 合成义: 将“习”的“反复接触、熟悉”与“见”的“看到、遇见”结合起来,“习见”即指因经常看到、反复遇见而熟悉的事物。
  2. 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习见”的释义简洁明了:经常见到。例如:“这是人们习见的现象。”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提供了更详细的解释:****
      • 常常见到。 这是最核心的含义。
      • 指常见的。 作形容词使用,修饰事物。 该词典还引用了古籍例证,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其中“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的“见”即指“见到、听说”,虽非直接“习见”连用,但体现了“见”的常用义。更直接的例证如清代黄宗羲《再辞张郡侯修志书》:“若其摭拾遗逸,习见者无烦重出,未见者著之于篇。”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为常见。例如:“习见不鲜”。
  3. 用法与语境:

    • 作谓语: “这种现象在南方习见。”
    • 作定语: “这是一种习见的错误。”
    • 常带轻微贬义或中性: 强调因常见而显得普通、不新奇,甚至可能被忽视其重要性或独特性。例如:“人们对他助人为乐的行为已习见不怪了。”(这里隐含了这种行为虽好但因常见而不再引起特别关注)。
    • 区别于“常见”: “习见”与“常见”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但“习见”更侧重于因反复经历而形成的熟悉感,有时隐含“因多见而不以为奇”的意味;“常见”则更侧重于出现频率高,是客观描述。

“习见”意指因频繁出现或接触而变得熟悉、常见的事物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重复经验的熟悉程度,常用于描述那些因普遍存在而可能显得普通或不被特别留意的情况。

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习见”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1.基本定义

2.词源与出处

3.现代用法与示例

4.语境扩展

5.语言对比

“习见”强调事物的普遍性和重复性,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植物、现象),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观念、惯例)。其反义词为“罕见”,常见于文史类文本及学术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套半升报投编检不奈之何不要脸蚕儿宸笔出屉爨下焦大后日丹书铁券道场敌面兜心花掇拾腐鲍还资呵道横虫横打鼻梁赫晞换个儿擭擭火烙印交鬨级长饥寒交凑寖高锦轩寄生囊浚缮开金离境临机立断临末冒冒失失秘密教名山胜水闵忧牛头刨床泼眼前作气冲牛斗勤效全相染累绕行媃儿三立时清海宴手到拈来思恋溯源穷流唐棣提示土族献世包小隐邪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