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编检的意思、编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编检的解释

(1). 明 清 时指史馆中的编辑校订工作。 明 李东阳 《贺鼎仪迁谕德得捡字》:“须知啟沃功,不独事编检。”

(2). 明 清 史馆中编修、检讨官的统称,属翰林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曝书亭集》《恩赐禁中骑马》诗,是 康熙 朝编检入直,亦竟有朝马之赏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庶吉士散馆》:“若留作编检,仅用浊醪豆腐而已。”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编检”是汉语中由“编辑”和“校检”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指对文字、文献等进行系统性整理、修订与核查的专业工作。《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编纂和校订的合称”,强调通过严谨的流程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从专业背景分析,该词常见于出版、档案管理及学术研究领域,《汉语大词典》补充说明其核心在于“对原始材料进行逻辑编排与内容核验”。

在应用范围上,“编检”可分为两类:一是文献编检,如古籍整理时需考证版本源流并校勘文字;二是文本编检,现代出版行业通过此流程消除语法错误与事实谬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学纲要》指出,编检工作需遵循“三审三校”原则,即初审、复审、终审与三次交叉校对,这一标准已被纳入《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行业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编检”是明清时期的特定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史馆中的编辑校订工作

明清时期,史馆承担文献整理、史书编纂等职责,“编检”即指其中的编辑、校对、修订等具体事务。例如明代李东阳在诗作中提到“不独事编检”,强调这类工作的重要性。


二、指翰林院中的官职统称

在明清史馆体系中,“编检”是编修与检讨两类官员的合称:

  1. 编修:负责文献编纂、史书修撰;
  2. 检讨:侧重校勘考证、内容审核。 两者均属翰林院,如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编检官员“入直禁中”的待遇,梁启超《变法通议》也提到科举人才留用为编检的案例。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熬累奔奔编牒镖局播生叉巴子蝉不知雪踳缪辞不达义點花牌垫脚殿庭地貌断纤独摇芝吠厖腹蜟改操古调诗顾绣河督合颖厚貌深辞花样滑冰火烛银花见弃教读近水楼台先得月酒利九有橘化爲枳靠边拷囚腊肉麻葛糕梅花约梅林止渴蒙园吏邈緜米象迷智钱粮师爷前哨战青佩全文石磴市易司霜缟爽霁思怨素品听鹊橐中装外论王侯将相违惰物尽其用武吏燮调